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DS(新型药物缓释系统)已成为药学研究热点,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区域定位通用型药物缓控释的载体研究尤其重要。本文将纯化魔芋葡甘聚糖为基材,复配天然高分子材料(黄原胶和海藻酸钠),通过物理共混制备了粘度和凝胶强度均较佳的肠溶性复合凝胶载体。尝试干法和湿法制备了不同分散剂下的魔芋微球。进一步运用质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机械分析表征了复合凝胶载体和魔芋微球的结构,多方面考察了魔芋葡甘聚糖/黄原胶/海藻酸钠(KGM-XAN-ALG,简称为K-X-A)复合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面上的清晰直观的网络形态,证实了KGM和XAN、ALG之间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定有序结构的互穿网络凝胶体系。以魔芋微球为药物缓释载体,初步探讨了药物尼莫地平(NMP)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缓控释的特性。
实验结果如下:
1.复合凝胶的质构分析:固定K:X=2:8(w/w),在KX:A=6:4(w/w)时复合凝胶力学性能最佳。复合凝胶在胃液中具有良好的硬度和弹性,肠液中其力学性能减弱。此凝胶载体具有良好的肠溶释药缓释性能。
2.干、湿法均能制备较小粒径的微球,不同分散剂中的分散行为有所差别。干法制备的微球在DMSO中团聚现象较少(D<,50>=26.98μm),;通过液体石蜡湿法制备了粒径小且均一的微球(D<,50>=2.43μm)。
3.复合溶胶流变特性:在空白液、胃液、肠液中其η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相同条件下,η<,肠液>>η<,空白液>>η<,胃液>,这是由于溶胶在胃液中能形成类凝胶态,粘性丧失,而在肠液中,分子氢键相互作用较小,伸展的分子产生了较大粘度。
4.采用IR、X-ray、SEM、DSC、TG分析了复合凝胶的结构。O-H和C=O伸缩振动、吸附水OH弯曲振动的谱峰差别表明胃液中凝胶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较强,导致了C=O的暴露和吸附水减少,反之肠液中较疏松网络结构的凝胶的吸附水较多;胃液中凝胶较大的结晶度和新微晶峰的产生反映其产生了更为有序的网络结构,而在肠液中其结晶度明显降低,网络结构遭到破坏。微球的微观形貌显示胃液中载体颗粒呈规则光滑小球状,显著不同于肠液中载体粗糙的片状。肠液中凝胶的结晶熔融显示出均匀平缓的放热过程,其峰值温度和焓变明显低于胃液凝胶,这种与TG-致的的结果表明胃液中凝胶有序的网络结构在肠液中逐渐形成了松散的结构。上述结果均反映出KGM和XAN、ALG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凝胶体系,在胃、肠液中分别呈现出定位缓控释药特性的载体网络结构。 5.缓控释药特性:载体对药物NMP和Lansoprazolc的包埋率分别为97.95%和87.9‰在胃液中药物释放量不足1%;肠液中释药率分别高达98.45%和60.05%(以24h计)。24h后药物继续呈现的缓释特性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