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性研究以及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促进行为形成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面对面调查法,对随机选择的3274名城市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检验居民健康知识及健康相关行为得分差异;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Method=Back Ward:LR, αλ=0.05,α出=0.051)分析居民健康知识及健康相关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76.0%和39.0%,男性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均低于女性(75.8%vs76.1%,35.7%vs4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和健康相关行为得分及格率分别为78.9%和7.8%。其中,年龄小于30岁者、大专以上学历者、脑力劳动者、已婚者以及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其健康知识得分及格率分别为82.9%、89.2%、83.6%、80.2%和80.0%,明显高于同组其他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大于70岁者、大专以上学历者、脑力劳动者以及参加了医疗保险的居民,其健康行为得分及格率分别为10.4%、17.0%、10.5%、12.2%和9.1%,均高于同组其它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文化程度高和已婚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体力劳动者健康行为相对较低,女性、高龄和文化程度高者健康行为相对较高。结论:本次调查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也不容乐观,应重视其影响因素对健康知识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减少居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促进居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