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其中技术进步是核心动力,技术进步不仅包括水平和速度的高低,还包括要素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或劳动,对社会收入分配、就业乃至经济发展问题都会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降速换挡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缓慢,劳动生产率持续下滑。由此,从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角度出发,对经济增长动力及动力如何转换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偏向性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为研究基础。首先,在技术进步存在偏向性的前提下,设计改进后的CES生产函数,并建立经济增长动力贡献分析模型,剖析1991-2018年各增长动力拉动青海省GDP增长的贡献。其次,根据求解结果,结合青海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经济发展理论,找出动力转换过程中的关键点。最后,结合本文研究视角,选取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偏向、产业结构三个指标对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1991-1997年间青海省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基本上小于零,即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98-2018年间,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偏向特征。(2)1991-2018年间青海省主要是靠资本投入来驱动经济发展。这种驱动模式出现了很多弊端,阻碍了青海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转换成创新驱动尤为重要和迫切。(3)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落在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身上,提升TFP水平能加快经济动力的转换。(4)外商直接投资、第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R&D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向影响,提高相关值能够有效促进TFP增长;而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向影响,即制约了TFP的提升。针对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关键——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合青海省实际,从引导技术进步偏向、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资源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五个方面提出促进青海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及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具体措施办法,使青海省经济发展向高质量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