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政府强力投放的农业保险,其运营绩效与其规制息息相关。我国农业保险的变迁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囿于规制投放者的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等,导致了农业保险规制供给的不足和错位,继而使得制度陷于无效率或失败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农业保险规制进行评估,以检验规制效果、弥补规制缺陷,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按照“为什么需要对农业保险规制进行评估——如何构建农业保险规制评估体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政府强力投放的农业保险,其运营绩效与其规制息息相关。我国农业保险的变迁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囿于规制投放者的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等,导致了农业保险规制供给的不足和错位,继而使得制度陷于无效率或失败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农业保险规制进行评估,以检验规制效果、弥补规制缺陷,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按照“为什么需要对农业保险规制进行评估——如何构建农业保险规制评估体系——如何以《农业保险条例》为例展开实证评估——如何针对评估结论进行法治反思及完善”的思路展开,从规制供给层面,通过审视我国农业保险规制供给以及运行的现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的三维规制评估体系,以期分析并解决农业保险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矫正规制供给错位、缺位所带来的运行低效等问题。本文共分为四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论述农业保险规制评估的学理基础与现实基点,以及针对其开展评估的必要性予以分析。目前,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双向失灵,再保险、巨灾风险机制不健全以及监管漏洞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农业保险市场低效与无序,致使农业保险的支农目标较难实现。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供给匮乏,为矫正当前市场失灵难题,应当构建合理的农业保险规制体系,完善规制供给。为此,要检验农业保险是否为良性运行、规制实施效果是否显著,针对农业保险规制进行全面评估十分必要。第二章构建农业保险规制评估体系,从评估的主体、对象、方法入手,结合农业保险的特质,运用规制内容、规制效率、规制效果全方位的三维评估体系开展评估,此外,根据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细化选取适宜可操作的评估指标。其中,规制内容的评估主要为文本质量的定性评估,主要选取合法性、规范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五个指标,而规制效率及规制效果的评估实则强调实施效果的评价,在借鉴国外规制评估,改良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选取合适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以“效率”作为核心的评估标准,力图弥补当前我国规制评估缺乏客观价值尺度的缺陷,此外通过风险保障程度、农户需求满足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指标进一步检验规制效果。第三章在确立农业保险规制评估体系及指标的框架下,以《农业保险条例》为例进行规制评估的实证展开,得出评估结论。作为当前农业保险规制体系中效力层级最高的规制,《农业保险条例》之下的规制理论上也是由其授权和指导制定的,考虑到其他规制的效力层级不高、规范性不强且地区适用差异明显,本文主要是针对《农业保险条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农业保险规制效率的评估,主要通过农业保险运行效率来体现,笔者客观收集了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保险数据,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DEAP2.1软件的测算,分析农业保险投入产出的有效性。针对农业保险规制效果的评估,则根据上述已确定的指标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一步展开评估与论述,进而得出评估结论。第四章针对农业保险规制评估结论进行反思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根据评估结论引发的法学反思,笔者提出了《农业保险条例》的优化对策,包括优化具体目标的设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定位、明晰部门的职责分配、落实具体的配套制度以及强化主体的法律责任等方面;此外,进一步提出农业保险规制体系的完善方向,应当提升规制的科学性、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博弈、强化目标激励性制度以及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其他文献
当公民面对不法侵害无法立即寻求公力救济之时,正当防卫作为一种被允许的、紧急的私力救济权利,为公民的防卫行为赋予了法律保障,这不仅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而且是法治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众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复数防卫行为案件问题,即当行为人针对不法侵害实施了多个防卫行为时,应该如何合理评价复数防卫行为,实践中存在整体评价和分别评价的分歧,不同的评价方法会指向不同
现存的《易经》一般即《周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因此,翻译《易经》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明白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易经》很早就在海外得到广泛的传播。但目前中外译本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即均通过以传解经的方式进行翻译。然而,《易经》本经比孔子易传早了七百余年,传统以传解经的翻译方式并不适用。此外,经传分离的翻译方式并不多见,这给典籍翻
本研究以广州L社会工作机构为个案进行研究,了解在项目化背景下社工机构员工的绩效考核的考核方式与影响。据了解,到目前为止,L社会工作机构实施绩效考核已有三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实务材料。笔者希望通过以L机构为研究案例,尝试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L社会工作机构实施绩效考核的原因、理念是什么?(2)L社会工作机构实施绩效考核的考核方式、现状为何?(3)L社会工作机构实施绩效考核后有何影响?本研究运用个
近几年,韩国对汉语的学习也愈加重视,韩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中,对汉语进行了推广。而此次作为原语民辅助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韩国月西中学为例,对韩国中学生习得汉语语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依据相关理论,针对出现的问题尝试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从对韩国月西中学学生汉语学习的情况入手,研究韩国中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常见的汉语语序习得方面的若干问题,并提
烟草平装措施是一项主要针对烟草产品包装与商标的控烟政策,这一项措施的核心规定是去除传统烟草产品外包装上的装饰性与美观性的元素。不仅如此,烟草包装的烟草商标也去除商标原有的设计性元素,一律按照规定的字体和字号在规定的位置进行展示。因为实施烟草平装措施之后的烟草产品在外观上变得简单、统一,烟草平装包装又被称为朴素包装。澳大利亚政府在201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烟草平装措施进行立法控烟的国家,其中包括《
黄安伦,我国当代乐坛最出色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生于1949年,祖籍广东番禺。他的音乐极富中国民族特色,风格浓厚热烈。《舞诗》系列作品作为黄安伦最出色的室内乐作品之一,题材新颖,是黄安伦在加拿大多伦多留学时在观看舞蹈演出时产生的灵感,从而创造了“舞诗”这种全新的演出形式。《舞诗第一号》是一首长笛与钢琴的作品,其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民族元素,风格鲜明。这首《舞诗第一号》具有明显的黄安伦的风格,包裹着他热
1924年初,西方学者约瑟夫·洛克开始了他的甘南探险之旅。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洛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甘南地区卓尼喇嘛寺的考察以及对甘南藏族地区的社会状况的观察,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中梳理洛克对当时甘南地区藏族宗教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概况及影响。本论文选取洛克在卓尼喇嘛寺记录的文章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甘南文化的中外史料进行整理,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运用仪式传播、符号学、民族志传播学理论进行研究
广州社工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规模和力量不断壮大,在社会服务提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深化发展,社工机构自身能力有限逐渐给机构运营发展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促进社工机构在社会服务领域中的更大作用,本研究试图通过系统界定社工机构能力概念,并以此为依据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社工机构之间的能力呈现现状以及分析其差异的影响要素,找到社工机构能力建设的关键点,为如何进行能力培育提供操作性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人物的设置及其承担的角色功能,往往有其深意存焉。如所周知,教材内容的呈现、知识的输出等等,离不开编者设置的若干场景,而场景则由其中的人物构成。人物的国别、性别、年龄,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决定着他们在各种场景中的互动方式;而这种互动方式,又在具体的场景中呈现着中华文化的特性,这就使教材的学习者在接受汉语知识的同时,也在“旁观”和体验着场景中的中华文化。因此,假使我们的汉语教材
本研究以印尼八华学校二年级学生汉语送气不送气声母的偏误情况为例,实地考察74名学生的语音习得现状,收集了录音样本和语言背景数据,整理归纳得出以下两种偏误类型:发音部位偏误、发音方法偏误。其中,发音部位偏误包括舌尖前、后音相互转换,舌尖、舌面音混用,舌尖后音腭化;发音方法偏误包括塞擦音混用,清浊音转换和送气不送气相互转换。造成上述两类偏误的原因主要为: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语言背景的影响,其中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