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古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但宋词的形式更加灵活,能更细致更精妙地表达情感,因此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李清照便可称为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善用白描手法,她的词语言清丽、韵律工整、柔美温顺,总能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 “意境”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和创作客体的客观形象的结合物。它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同时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审美形态,是古诗词的重要特质,也是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中国古词之所以历久弥新,为人们畅吟不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诗词所营造的或优美、或深远的意境。 翻译与美学的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翻译与美学的有机结合一直以来就备受译界学者的关注。许多译界学者的研究表明,译者要想再现古词的意境美,就必须将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古词的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真切而深刻的再现古词本身的美;使译语读者也能像原语读者一样切身感受到中国古词的魅力。 本文以李清照的词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的客体和主体两大角度,探究翻译审美再现的类型。论文采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方法和思路,在对“意境美”做了相当充分的了解后,提出以模仿、移情、象征和拟人等美学翻译手段来再现李清照词中意境之美感。这些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在汉英翻译中完美地再现中国古诗词意境之美感,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国绚丽灿烂的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