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从鸡的肠道中分离和筛选出高产细菌素的乳酸杆菌,并通过选育和驯化提高其在环境和肠道中的适应性,并提高目标菌株产细菌素能力,为其将来作为高产细菌素的益生菌提供条件。本试验一旨在从鸡的肠道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高效抑菌的乳酸杆菌。在无菌的条件下收集鸡的各肠道内容物,按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的浓度接种于改良的MRS和LBS培养基中,置37℃厌氧培养48 h;挑选能产生明显溶钙圈的单个菌株进行耐氧试验、接触酶试验及革兰氏染色进行初步筛选,将初步筛选出来的菌株的发酵离心上清液用牛津杯法做抑菌活性分析,指示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写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写E.coli)及沙门氏菌(Salmonella Eberthella简写S.E);然后通过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干扰试验及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溶液分级沉淀试验筛选出仍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初步筛选得到了23株能产生耐氧阴性、革兰氏阳性及接触酶阴性的菌株;牛津杯法抑菌活性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了4株对指示菌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的菌株,分别为D1,LZS42B,LHS2,MS。并选择LZS42B用法国梅里埃API-50 CHL试剂盒及16SrDNA进行菌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LZS42B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试验二旨对菌种鉴定的LSZ42B即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分析菌液浓度、菌液pH值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其菌种特性及其所产细菌素的热稳定性、pH耐受性及酶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LSZ42B生长特性为:在0~6 h为迟缓期,菌数生长缓慢;6~18 h为对数生长期,菌数迅速增加,pH值也迅速降低,而此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不断地增强;18~28 h为稳定期,菌数变化不大,发酵液的pH值也基本稳定;30 h后菌数有下降的趋势,开始进入衰亡期,但LZS42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未降低;细菌素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LZS42B在100℃处理10min后对各指示菌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耐高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所产细菌素pH耐受范围较窄,pH值仅在2.0~6.0时有抑菌活性,当pH值调为8.0和10.0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胃蛋白酶(pepsin)及胰蛋白酶(trypsin)处理后抑菌活性有所丧失。本试验三主要采用紫外线诱变法对LZS42B菌株进行诱变,通过连续多代培养以提高其产细菌素能力,在离紫外灯35 cm处,用15 W的紫外灯对处于对数生长中期的菌株进行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60 s,90 s,120 s,180 s。试验结果表明当照射时间为120 s时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增比诱变前加了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