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细菌素的乳酸杆菌的分离和筛选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uper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从鸡的肠道中分离和筛选出高产细菌素的乳酸杆菌,并通过选育和驯化提高其在环境和肠道中的适应性,并提高目标菌株产细菌素能力,为其将来作为高产细菌素的益生菌提供条件。本试验一旨在从鸡的肠道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高效抑菌的乳酸杆菌。在无菌的条件下收集鸡的各肠道内容物,按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的浓度接种于改良的MRS和LBS培养基中,置37℃厌氧培养48 h;挑选能产生明显溶钙圈的单个菌株进行耐氧试验、接触酶试验及革兰氏染色进行初步筛选,将初步筛选出来的菌株的发酵离心上清液用牛津杯法做抑菌活性分析,指示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写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写E.coli)及沙门氏菌(Salmonella Eberthella简写S.E);然后通过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干扰试验及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溶液分级沉淀试验筛选出仍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初步筛选得到了23株能产生耐氧阴性、革兰氏阳性及接触酶阴性的菌株;牛津杯法抑菌活性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了4株对指示菌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的菌株,分别为D1,LZS42B,LHS2,MS。并选择LZS42B用法国梅里埃API-50 CHL试剂盒及16SrDNA进行菌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LZS42B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本试验二旨对菌种鉴定的LSZ42B即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分析菌液浓度、菌液pH值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其菌种特性及其所产细菌素的热稳定性、pH耐受性及酶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LSZ42B生长特性为:在0~6 h为迟缓期,菌数生长缓慢;6~18 h为对数生长期,菌数迅速增加,pH值也迅速降低,而此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不断地增强;18~28 h为稳定期,菌数变化不大,发酵液的pH值也基本稳定;30 h后菌数有下降的趋势,开始进入衰亡期,但LZS42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未降低;细菌素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LZS42B在100℃处理10min后对各指示菌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耐高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所产细菌素pH耐受范围较窄,pH值仅在2.0~6.0时有抑菌活性,当pH值调为8.0和10.0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经胃蛋白酶(pepsin)及胰蛋白酶(trypsin)处理后抑菌活性有所丧失。本试验三主要采用紫外线诱变法对LZS42B菌株进行诱变,通过连续多代培养以提高其产细菌素能力,在离紫外灯35 cm处,用15 W的紫外灯对处于对数生长中期的菌株进行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60 s,90 s,120 s,180 s。试验结果表明当照射时间为120 s时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增比诱变前加了13.89%。
其他文献
电力机车(包括动车组)过锚段关节式电分相时,由于车项电压互感器是一个非线性铁磁电感组件,在电路结构切换过程中,电磁暂态过程可能会激发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励磁电流急剧增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研究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型疫苗种类日益繁多。本文对传统疫苗、新型疫苗发展方向及进展情况作以综述,重点阐述了基因工程疫苗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呼吸科治疗的23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16例(常规治疗+布地奈德吸入治
相对于其它植物蛋白,大米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对于慢性肾脏病人来说仍然是一大负担,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拟开发一款脱蛋白大米,以满足肾脏病人对大米的需求并减
AT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在汽车运行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自动变速器发生故障不仅会降低了其本身的使用性能,还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动力性、可靠性和行驶安全性,
介绍了盾构施工工程注浆技术特点,通过调整胶砂比及胶凝体系,系统比较了不同配比的砂浆的稠度、流动性、泌水率、强度等相关性能,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了适合高渗透性富
本实验以米糠蛋白、乳清蛋白为原料,碱性蛋白酶对两蛋白进行限制性水解作用以提高米糠蛋白及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降低乳清蛋白的抗原性,选用转谷氨酰胺酶(TGase)对改性后的米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然而,全球互联网发展并不平衡,网络空间内新老问题交叠,现有互联网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报纸
对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2 013~3 650 m海拔梯度上的土壤呼吸速率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碳、全氮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呼吸速
茶叶籽油、油茶籽油和红花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不同组植物种子中提取的油脂,由于名称和物种来源较为相似及对油脂组成研究有限,生产及研究中常以“茶油”来统称它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