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个人品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大学生出现的品德失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人品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分析了个人品德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品德教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概述。首先,阐述了个人品德和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内涵。其次,理清中西方品德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从中得到借鉴,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品德教育思想的论述,为本文提供指导思想。第三部分对个人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主要从个人品德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个人品德教育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个人品德教育的特点、目标、方法、内容以及品德教育情境。个人品德教育过程包括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和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个人品德教育效果体现在个人品德教育对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性。通过以上基本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个人品德教育内涵,有效开展教育工作。第四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进行分析。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现状,回顾了我国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发展历程,阐述了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教育理念不明确,教育内容单薄,教育方法单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缺乏深度沟通,大学生知、情、意、信、行之间矛盾突出。并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主观需求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对策。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入手进行研究,在社会层面要加强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建立个人品德评价奖惩机制;在学校层面要提升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优化教育环境和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在家庭层面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个人层面则是从知、情、意、信、行五个要素来提高大学生自身品德修养。最后部分是结语,概括和总结全文,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期望今后能加强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