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的曝光以及奥巴马对金融行业的“高管限薪令”使管理层激励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从我国早期出现的激励不足而导致的“59岁现象”再到后来的激励过剩,这都充分说明了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层激励机制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命题。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目标,使得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管理层激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本文在整体分析了管理层激励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基础上,又对比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选取2011-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以其实施股权激励后三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与样本公司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等数量的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二者的企业价值进行横向分析,以此验证实施股权激励是否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另外,本文选取了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后各三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纵向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是否可以提升企业价值。这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同时,本文对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实施股权激励都可以提升企业价值,但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激励效果更明显。其次,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了不同的管理层激励方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下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和货币薪酬对企业价值均有正向的影响,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这两方面的激励效果都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职消费程度对企业价值具有负面的影响,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要强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本文的管理层在职消费采用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进行衡量,但由于管理费用并非全部由在职消费所产生,这可能会使得研究结果并不精确。除了产权性质会影响管理层激励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外,行业、地域和管理层个人特征等因素也会对两者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受研究主题的限制没有对这些方面一一展开研究。为了提升管理层激励的效果,上市公司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应注重建立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应尽量提高管理层薪酬的透明度,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逐步引入市场化的人才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