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999年我国引入循环经济,之后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工作由起步阶段进入全面试点阶段,因此,针对如何考核与测度循环经济的发展效果,促使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应运而生。从2005年河南省确定第一批21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开始,到2011年2月省发改委批复确定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河南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从点到面全面展开,范围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科学系统地评价河南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为促进河南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国内外文献综述、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南省循环经济现状,得出河南省的循环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利用量偏低;水资源贫乏,利用率相对较低;废弃物排放量高,综合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比例偏低。在依据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的充分性、可行性、稳定性、必要性等因素构建指标体系,提出了能全面反映河南省循环经济总体状况的3类共38项指标。根据指标体系收集了河南省2005年-2009年的循环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使用SPSS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在从资源能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及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保障河南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促进相关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协调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循环型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方面来促进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