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西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两条途径及其反思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一个与传统相比较而得来的时间性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绝不是静止的,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动态的,祖宗创造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遗产可称为传统文化.为适应主体的现实需要,传统文化的变革,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章认为,近代中西方存在两条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即主体意识的觉醒——启蒙和思维模式的转换.文章通过对这两条途径的描述、评论、比较得出:第一、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第二、建立在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生活世界"思维模式,才是正确的思维模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在于根植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基础上的"综合创新".
其他文献
随着复杂大系统理论的提出,现有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已不能解决一些复杂大系统问题,面对复杂大系统的众多元素及关系,人们需要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复杂大系统问题,系统核心
随着教育领域的开放性逐步增强,建立基于教育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多元、立体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成为必然。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中,毕业生作为学校教育最直接、的参与者,对
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一起,构成了欧洲社会和思想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片断.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定运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它是对此前时代的一种颠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为对现代化扬弃的可持续发展,仍然瞬一发展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肯定现代化带来的物质成果,肯定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在深刻反思现代化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