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苯乙酮和苯甲酸的加氢作为探针反应,研究了Pd/C催化剂制备过程中载体的种类,载体的预处理,前驱体浓度、PH值,吸附温度、时间,还原温度、时间等各个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催化剂的最佳条件,并与国产和进口的商品催化剂进行对比,自制的催化剂,无论钯含量是5%的还是10%,都比同类的国产进口的催化剂活性高。相同反应条件下,自制5%的催化剂对苯甲酸加氢反应的转化率为40.34%,是国产的5%的催化剂的1.87倍,是美国进口5%催化剂的1.42倍。自制10%的催化剂对苯甲酸加氢反应的转化率为77.78%,是美国进口10%催化剂的1.64倍。以自制10%催化剂同美国进口10%催化剂进行寿命对比,自制10%的样品在使用5次以后,活性发生突然下降。而美国进口10%催化剂在使用一次以后,活性就大大下降。自制10%催化剂在使用了17次之后,活性仍然高于进口催化剂使用11次之后的活性。由此得出,自制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明显比美国进口样品的更长。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将催化剂的制备放大到公斤级,并将产品送到国内三家制药厂进行活性评价,与这些厂家现用催化剂进行比较,中试产品的活性和寿命均超过这些厂家现用的催化剂。在Pd/C催化剂研制的基础上,将载体改换为碳纳米管,以同样方法制备了Pd/CNTs催化剂,并将其用在对苯乙酮的多相催化转移加氢反应中。催化转移加氢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一种加氢手段,由于使用的氢源不是氢气而是其他一些含有氢的多原子化学物质,使得加氢过程与用氢气的加氢过程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反应温度低,设备要求低等优点。同时,催化转移加氢反应中氢源的多样性又为提高反应的选择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多相催化转移加氢体系,以仲丁醇为氢给予体同时也作为溶剂,Pd/CNTs为催化剂,氢氧化钠为助催化剂。该体系对苯乙酮加氢有着较高的活性,常压下10小时内苯乙醇的产率达到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