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口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汇处,在调节气候,淡水储备,洪水运移、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辽河口滨海湿地更是孕育了世间奇景“红海滩”。但是辽河口滨海湿地气候变化敏感,人口聚集致使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使滨海湿地环境遭受着各种威胁。如何有效的、实时的监测保护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今面临的问题。滨海湿地植被生物量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遥感技术以其重复探测、实时、无损等优势被广泛运用在生物量定量反演中,其中植被指数已经被证明在探测植被生理参数方面比单波段更具有灵敏性,与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翅碱蓬(Suaeda salsa)是辽东湾北部滨海湿地一种优势植被,也是由陆地向浅海方向发展的先锋植物,本文以翅碱蓬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植被指数来反演翅碱蓬生物量,获得翅碱蓬群落信息,进而了解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实测光谱数据及生物量数据),基于敏感性分析,选择了8种与翅碱蓬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的植被指数及敏感波段,并构建了基于植被指数的线性以及非线性翅碱蓬生物量定量反演模型,研究发现植被指数NDVI、RVI和TSAVI适合反演翅碱蓬生物量;(2)基于地面实测数据模拟的Landsat OLI卫星数据构建翅碱蓬生物量卫星反演模型,研究发现NDVI的幂模型与TSAVI的线性模型反演效果较好,r2分别达到0.852、0.832,F值分别达到137.792和118.519;(3)基于Landsat OLI数据,分别采用NDVI的幂反演模型与TSAVI的线性反演模型进行翅碱蓬生物量信息提取,获得生物量含量分布图,经统计2013年研究区域内翅碱蓬生物量总和分别为365.6350t(TSAVI)和386.7063t(NDVI),相对误差分别为10.95%和5.83%,综合考虑模型精度和相对误差,本文将NDVI幂模型作为成熟翅碱蓬生物量的最优反演模型。(4)基于NDVI幂模型反演2013-2015年翅碱蓬生物量时空分布,对三年来翅碱蓬生物量及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