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课程的多样性日益显现。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由此各地各校关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校本课程是为了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是根据学校自身及周边资源开发的一套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课程。校本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独立自成一体,而必须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融合,在彼此的相互磨合中寻求共性,呈现个性,共同形成校本课程体系,才能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要全面考虑教材、内容、课时、师资分配等因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校本课程在哪些方面需要与国家、地方课程相衔接?衔接中会出现哪些障碍和阻力?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以校为本的学校课程体系该如何构建,又是如何运行的?等等问题是本论文的聚焦点。本文依据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以S小学为个案,对该校基于“书法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参与式个案研究。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体系等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从课程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载体和课程结构等方面介绍书法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设计;第三章则从教材、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师资配备、支持平台以及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具体介绍S小学书法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第四章是对S小学校本课程体系实施效果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一章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一是校本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要基于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学校课程建设要注重专业规范标准,三是学校应鼓励和发动教师参与到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四是学校应开门办学,鼓励和吸引家长参与到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来。以上实践和思考为其他同质同类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