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变革的深化,发达国家纷纷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金融抑制问题成为金融领域的关注热点。中国也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希望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在改革过程中,我国原有的利率形成机制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一国的经济体系可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部分,然而在我国两个部分的发展却不匹配。对于实体经济部分,我国经济体系通过30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实现了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大多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上的消费者与需求者的供求关系确定,实体商品的配置效率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制约下逐渐改善。对于虚拟经济部分,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变动的灵活性远远比不上商品和劳务。因此,利率非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资源配置效率仍有提高空间。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部分,是资金流动的主要枢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一国金融市场的兴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放开对利率的管理和限制,而利率是银行业务的命脉,存款与贷款的利差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房贷LPR改革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渐涉足存量房贷的深水区,改革又上新高度,对银行经营与银行业务提出新要求,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从两个角度对利率市场化进行量化,并选取净利差作为直接反映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变量进行后续研究。关于银行效率的测度问题,测度方法的选择与投入产出要素的选择同等重要。在方法选择方面,在使用结果相对参数方法更准确的非参数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使用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在投入产出要素选择方面,本文创新性地考虑了非期望产出不良贷款。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效率影响。实证数据显示,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效率产生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本文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建议,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正确认识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建立健全与风险适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正确认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定价机制的影响,提升行业定价能力;再次,发展金融科技,完善配套系统,以技术手段缩减银行成本并支持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深化银行产权改革,适度扩大银行规模,优化资产配置,关注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