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出生缺陷救治问题的伦理思考一以天津无肛女婴事件为例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出生缺陷是导致全球婴儿死亡率和儿童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左右的出生畸形儿,先天残疾儿童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数的4%一6%,出生缺陷己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①本文试图以发生在2010年社会广为关注的天津无肛女婴事件为例,从“挺婴派”和“倒婴派”网民进行争辩的焦点问题出发,立足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构的视角,对“出生缺陷”救治问题进行分层梳理和探讨。首先分析“出生缺陷”的文化建构及生命伦理相关理论,其次以家庭面临“治与不治”抉择的道德“两难”、“爱心妈妈”强行救治面临义与法的冲突、医学不作为的伦理考量问题等为主线展开分析研究,最后从医学理论、社会管理、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解决“出生缺陷”救治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杜维明提出的儒学第三期发展设想,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直接应对西方文化入侵而做的强力回应。尽管沈有鼎和牟宗三对于儒学新时期的发展上,都有着开创性的见解和论述,但杜维明将儒学
当代中国社会的乡村现代化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如今的乡村普遍存在着礼治不再通行、法治难以伸张的状况。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儒家的方式予以解决。谈及儒家的解决
工程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工程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物质生活,也充实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然而在我们尽情享受工程活动带给我们的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一卷。《金刚经》自传译到中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佛教经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