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地位日益上升,其课堂教学效率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影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传递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的重要介质,对促进学生学习和让学生学会学习有着特殊的价值。因此,如何系统、科学地评价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综合评价体系”为切入口,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概念的界定。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等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核心概念作出界定。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指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所实施的,具有价值判断性质的语言行为。具体而言,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除了具备价值判断和情境专属两个特征之外,还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文本内容为基础、以师生互利为导向三方面的内涵。2.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预选指标,从语言组织、语言环境和言后取效三个维度建立了文献统计意义上的指标体系。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法筛选指标,修正、验证指标体系。最后,用专家咨询的方式设置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建立了由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9项三级指标和权重组成的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开发了运用于课堂观察和评价的“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量表”,并对某专家型教师和某非专家型教师关于《桥之美》的教学案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两名教师在语言环境方面表现优秀,非专家型教师在语言组织方面的关注不够,专家型教师在言后取效方面明显优于非专家型教师。最后,根据研究的结论和发现,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质量提出三点建议:(1)重点突破,聚焦于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效果;(2)统筹兼顾,整合有声评价语言与无声评价语言;(3)自我评价,反思中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