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时制系统认知对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制,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历来被定义为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但是有时时制并不用来表示时间区别,如某些特殊用法和虚拟语气。以往的学者们更注重的是对时制语言学特征的研究,而忽略了其非时间标记用法的认知机制。本文运用主要认知手段-隐喻探讨了英汉时制在语言中的运行机制。过去时制的最初意义是表示过去时间,而隐喻使它的用法得以扩展。过去时制不仅表示动作在与时间轴相反方向上与参照点的时间距离和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真实性距离,还可以表示人们心理上的认知距离。过去时制的本质是距离性,这一观点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人们将其原来对两点间距离的认识意象图式,隐喻映射到事物或事件的真假性域,再到人们心理域上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以已知认识未知,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认知规律。隐喻的这种扩展用法在将来时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只不过这时它所表示的距离性与时间轴的方向是一致的。现在时是用来表示时间上的联系关系的动词标记式,联系性即无距离性。通过隐喻映射,这种联系性意义从时间域扩展到了真值域,想象真值域和心理域。现在时的这种隐喻扩展用法使语言更加真实、生动。英语时制和汉语时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但大体上来说都可以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这种划分方法使得英汉时制系统的对比有了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比分析了英汉时制系统的差异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所在。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具有认知世界的能力,但是他们会采取不同的时间认知方式,比如说,英语本族人和汉语本族人在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点,这就会导致时制标记符号的迁移使用现象,而这正是在学习时制过程中令人困惑的地方。本文希望通过对英汉语时制用法所进行地新的阐释为二语的时制教学提供明晰且一致的解释方法。
其他文献
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后,《侵权责任法》和《食品安全法》均引入了“惩罚性赔偿”的概念,然而在各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下,消费者的利益仍然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因此必
文化自信的话语研究,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维度。在现实挑战方面,文化自信遭遇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全盘西化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等话语冲击。文化自信在权力分析上蕴含着话
遵义市赤水河流域实施“长治”工程6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966.8 km2,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山区生态环境
在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冠词被赋予了功能语类的地位。功能语类及其组成特征性质的不同也是语言间参数差异的根本所在。在该理论框架下,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对目标语功能语
结合台州消防接处警工作实际,阐述了119大集中接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对"消防首接首派""公安接警、消防处警"两种接处警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比较,重点研究了"公安接警、消防
闽东福宁高速公路沿线大部分为山丘区,路基施工需大填大挖,但很难做到挖填平衡,在造成大量弃土弃渣的同时,仍需大量采石取土,有关资料表明,路堑深大于8m时必须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