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虫对光的敏感波长是随害虫种类、季节等因素变化而变化,传统捕虫灯存在发光波长类型较少、灯与灯之间独立工作不通信的问题,会造成捕虫灯捕虫有效性低、能源浪费等问题。当前捕虫灯有白炽灯、荧光灯、紫外灯、高压汞灯、双波灯、频振灯、节能灯、节能宽谱诱虫灯、LED灯等名目繁多。本文通过收集了17种农林业主要害虫的趋光特性及敏感波长范围和13种主要害虫扑灯的习性及规律,得出害虫敏感波长范围较广。通过分析和整理发现大部分害虫的趋光波长集中在440nm、544nm和580nm。但是单个捕虫灯发光波长单一,而害虫的敏感波长并不单一。另外多盏捕虫灯同时工作时,灯与灯之间独立工作,不能高效利用资源,造成捕虫有效性低、资源浪费、无自适应环境能力等问题。为了解决单个捕虫灯发光波长的单一性和多灯独立工作问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应的系统设计,得出多个灯捕虫量的最大期望值,提出了单灯的多波长性实现方法和多灯的协调工作算法。其中单灯的多波长性是基于LED灯多波长性、低功耗性、易于维护等性质提出的;多灯的协调工作算法是指通过中心节点灯与各节点灯的协调通信,使单灯可自适应控制自身发光波长,最终使网络中大部分节点灯波长为最佳波长,小部分节点灯为非最佳波长,这种方法在实现捕虫高效性的同时,可实时监测虫种类变化,达到自适应捕虫方法的最优化。最后通过野外实地试验验证了模拟简化的自适应捕虫方法,结果证实了本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高效性。由此使这种LED捕虫灯可以方便地用于山地等复杂的野外环境中,其中多灯的联合协作工作,使每个捕虫灯自适应的改变发光波长,提高了此方法的捕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