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ialogue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Alice's Ad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讨论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汉译本为范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以对儿童的理解为基础,在进行翻译时,应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心去体会,用儿童的语言去表达,并能达到和儿童之间的对话。因为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这一特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同时也造成了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些困难。因此本着和儿童“对话”的翻译观,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考虑到儿童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用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本文的研究范例,本文在对《爱丽丝》的两个汉译本的分析中,从文化差异,时间及语体风格三方面分别探讨如何在译文中体现儿童的语言特色,以及如何保留原文中的情趣,并强调好的译文应符合儿童语言习惯,同时忠实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文学对于儿童远不止文字上的影响,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远不止文字上的对应。
其他文献
美国和加拿大同处于北美大陆,又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两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但都先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控制,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转谷氨酰胺酶(TGase;EC2.3.2.13;全称为蛋白质-谷氨酰胺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是一种能催化多肽或蛋白质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γ-羟胺基团(酰基的供体)与许多伯胺化合物(酰基受体)
  本文旨在调查基于形式和基于内容的两种教师反馈以及它们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此外,英语写作教师的反馈方式及学生对反馈的态度也在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的受
传统的隐喻研究观点认为隐喻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而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语言
由斯坦·博丹和简·博丹夫妇于50多年前共同创作的《贝贝熊》可谓是一部畅销全球的儿童文学佳作。自从该系列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就在孩子和家长中刮起了狂热的读书潮。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