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弯曲菌(Campylobacter),特别是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和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C.coli),常引起人的腹泻、胃肠炎等疾病,是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之一。弯曲菌可通过动物、食品、水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禽类是弯曲菌最重要的“存储库”,在家禽业生产及禽类食品安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鸡源样品分离的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进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对其进行PFGE分型,旨在了解广东省不同来源弯曲菌的耐药情况,主要耐药机制和基因型特点,为进行弯曲菌耐药性监测、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了从广东省鸡源样品所分离的114株空肠弯曲菌和58株结肠弯曲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发现上述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6.21~100%,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在79%以上。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空肠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都较低,耐药率均在10%以下,而结肠弯曲菌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都为81.03%,对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都为79.31%,远高于空肠弯曲菌;两者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基本相似,分别为29.82%和29.31%。在多重耐药方面,空肠弯曲菌最主要的多重耐药模式为Q-T-F(21.93%),结肠弯曲菌优势的多重耐药模式为Q-M-T-A-L(55.17%),有2株空肠弯曲菌和12株结肠弯曲菌达到Q-M-T-A-L-F模式的六重耐药。在耐药性检测的基础上,用PCR及测序的方法检测了上述弯曲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的主要耐药基因。结果发现169株喹诺酮类耐药弯曲菌gyrA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均发生了C257T的突变,导致氨基酸Thr-86-Ile突变,突变率为100%,可能是导致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gyr B基因QRDR上碱基突变较多,但都为同义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突变。52株大环内酯类耐药弯曲菌的23S rRNA基因都发生了A2075G的突变,并且有1株空肠弯曲菌和8株结肠弯曲菌,携带大环内酯类耐药甲基化酶erm B。在57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弯曲菌中,发现有64.91%的菌株携带aph(2")-If基因,12.28%的菌株携带aac(6’)-Ie/aph(2")-Ia基因,这可能是介导弯曲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151株四环素或多西环素耐药的弯曲菌中,有135株携带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携带率为89.40%。同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法分析了2016年从广东省鸡源样品分离的43株空肠弯曲菌和39株结肠弯曲菌。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可分为27个不同的PFGE型,包含5个PFGE簇;结肠弯曲菌可以分为32个不同的PFGE型,包含6个PFGE簇。弯曲菌的基因型呈多态性特点,结肠弯曲菌比空肠弯曲菌基因型多样性更高;基因型与菌株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PFGE型或PFGE簇对应单一来源的菌株,但同一来源的菌株存在多个不同PFGE型;弯曲菌基因型与耐药性存在一定关系,同一个簇或者是关系相近的几个簇中,大部分弯曲菌的耐药模式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