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的目的是在词汇语义学理论指导下,就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存在的种种语义现象尤其是差异分门别类加以概括,以使庞杂的方言词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语义比较的体系,为方言词汇的语义现象和规律的描写提供一个理论的视角,同时对方言词汇间存在的语义差异给以概括的说明,并用有关理论分析差异的成因、性质,揭示其发展规律。 全文除绪论外共有五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方言义位的义值比较。我们对汉语方言的常用义位。如“甜”“淡”“走”“听”“闻”等在一些方言相应语义场内不同的场内价值作了考察和分析,发现这些义位表意义值的差异是因为各自方言语义场的构成及内部关系不同,表明义位的义值不仅取决于自身更取决于语义场内义位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我们将方言同形义位指物义值的差异类型和表现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涉及到义位的结构和意义、义位所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方言社团认知理解的差异。指物义值的差异说明语言符号和所指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在汉语方言之间,指物义值的差异显示出方言义位同出一源却又各自发展而形成的大同却微异的特点。除了词汇义之外,方言义位的不同还会在语法义上表现出来。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词类范畴义的差异源于有些方言保留了古义或是在古义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不同方言间同形义位语法范畴义的区别可以体现语义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层次;还有些差异源于个别方言走上独特的演变道路,差异是独自发展的结果。最后,我们分析比较了基本义相同的多义义场并用认知语义学的隐喻观和拉科娃的非多义观做了解释。各方言多义义场的演变扩展不可预测但可以解释,即各方言义位演变扩展既有特殊性、偶然性又有规律性和必然性,于是形成方言同形义位同异并存的状况。此外,我们还发现将不同的方言语义平铺到一起时,语义引申扩展链的内在连续性和逻辑性较为清晰显明,而这往往是单个方言的研究或仅有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研究所无法体现的。 第二章是方言义位的义域比较。比较从义位含元量的大小、含元数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