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视野下建筑奇观现象初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社会下建筑奇观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作为设计商品化的重要表现,它不仅可以作为塑造城市综合竞争力形象的标志,还可以成为企业展现自我品牌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它也产生城市空间均质化、主体缺乏、资源浪费等问题。而在中国而在进入消费社会以来,各种“形象工程”、奇怪建筑等现象同样是困扰我们的尖锐问题。本文将消费社会视为当下建筑奇观产生的时代背景,遵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成文。首先指出消费社会下我国奇怪建筑频出、建筑师符号化、建筑图像盛行等问题,阐述研究意义、方法与框架。其次通过思考消费社会特征与发展动力、奇观社会理论等问题,强调建筑奇观是消费社会下建筑作为商品的重要表现,以各种方式来强调自我差异,吸引消费者关注。第二章作为文章理论的部分还阐述了建筑奇观的符号化与影像化特征,并且从背后操纵力量、明星建筑师参与大众媒体推动作用三个方面论述其生产传播过程。第三、四章作为对建筑奇观现象梳理的章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建筑作为象征符号与影像奇观两个特征对消费社会下典型建筑师设计理念进行归纳分析。从差异化形态、视觉化表皮、体验性空间三个方面对建筑奇观的物质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与整理。从客观方面各自的构成要素,以及主观方面的效果与心理感受、设计策略等对它们各自效果进行分析。第五章从建筑客体价值转变、建筑相关主体观念转变以及建筑奇观的全球化推动要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建筑奇观现象的背后成因。通过对中西方建筑奇观差异性的背后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强调对消费文化批判的缺位、建筑本体拓展与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本土文化缺乏自信力是造成两者间不同的重要原因。第六章对建筑奇观进行批判和设计应对。首先通过前文对建筑奇观案例的梳理提出设计的三点转变作为对建筑师的提议:从商品到催化剂、从物质到非物质及从注重功能到注重体验。其次,指出建筑奇观的两面性,并针对建筑奇观带来的空间均质化、使用主体缺失等消极作用的问题,从设计的角度提出立足地方打造局部多样性与设立项目全过程开放参与机制的建议,以便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到项目的沟通、协调、决策之中。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改革。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更好的应对挑战需
科学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的过程,今天的科学教育,正是由过去的科学教育不断改革发展而来的。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可以起到借鉴历史
为了研究船舶水尺计重的误差,探究了水尺值、港水密度和水油仓的测量误差来源,分析了水尺值、港水密度和水油仓等原始测量数据的误差。以7万吨级船舶为例,吃水测量带来的误差
《红楼梦》中描写了大量女性形象,其中众多人物都与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曹雪芹通过茶名、茶具、茶礼、茶俗、茶水、茶诗等茶事的描写,呈现了清代社会的风俗风貌,体现出对茶
电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利润,因此如何降低电力营销过程中电价及电费的的风险,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电力营销过程中电价及电费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
内河水上服务区对于提升内河航运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船民生活质量,推动水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分类、功能配置及陆域建设规模计算方法
文章主要探讨如何透过课程改进,增进幼儿保育系0 大学生之教保实务能力,并与教保机构建立连结,使幼 儿保育系学生能结合理论与实务,成为符合教保业界所需之人才,顺利就业.南
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新技术挑战了以有限资源为基础的物权和知识产权制度。CtoB模式的出现,对产品责任制度提出了挑战。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提出的挑战使电子商务进入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