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纤维化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破坏性疾病,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一般为肺组织受到内在或外界的物理、化学、有害生物因素损伤后,纤维母细胞做出反应,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修复损伤的肺组织,使肺间质中胶原和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进而造成肺纤维化,同时伴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内的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加。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miRNAs在机体组织与细胞内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调控,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调控及组织器官发育、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已经有多种研究证实miRNAs参与了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在纤维化疾病中存在多种miRNAs的异常表达,其中某些异常表达的miRNAs与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研究这些miRNAs在纤维化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miR-21在纤维化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TGF-β1诱导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肺纤维化模型中,成纤维细胞中miR-21的表达增加;TGF-β1诱导肺纤维母细胞过表达miR-21,而过表达的miR-21可以进一步增强细胞内TGF-β1的促纤维化作用,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胶原沉积,最终引起纤维化,miR-21放大了 TGF-β1信号;反之,使用反义探针anti-mir-21将miR-21基因沉默,TGF-β1的促纤维化能力就大大减轻。因此,miR-21可能是改善肺纤维化疾病进程潜在的作用靶点。本论文主要探讨白藜芦醇(Res)是否通过调节miR-21表达,调控肺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信号分子TGF-β1的表达,进而干预纤维化,明确miR-21在肺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讨论miR-21作为治疗肺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目的探讨miR-21和TGF-β1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白藜芦醇(Res)对miR-21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的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30)和Res组(n=30),模型组和Res组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进行造模,构建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在气管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Res组从造模当天开始用白藜芦醇(Res100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均为每天一次。模型组和Res组在第7、14、28天分别随机处10SD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在第28天全部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肺组织保存,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TGF-β1、miR-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肺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 HE染色: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基本正常,无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隙正常,肺实质没有胶原沉积。模型组第7d时部分区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炎明显,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少量沉积,肺泡间隔增宽。第14d时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肺泡炎减轻,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胶原沉积。第28 d时部分肺泡结构消失,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肺纤维化形成。.Res组与模型组有着相似的病理变化,但Res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和模型组同期相比明显减轻。Masson染色: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没有胶原纤维沉积。模型组第7 d时发现少量胶原纤维沉积,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及小血管周围。第14 d时肺组织支气管及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第28 d时肺组织中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呈斑片状分布。Res组与模型组有相似的病理变化,但Res组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和模型组同期相比明显减轻。2肺组织中TGF-β1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均呈弱表达;模型组及Res组各时间点表达均显著增强,但Re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模型组,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肺组织中miR-21的表达miR-21在正常大鼠肺组织呈弱表达;模型组及Res组表达显著增强,但Re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模型组,各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P<0.05);结论1.白藜芦醇具有抗大鼠肺纤维化作用。2.白藜芦醇下调大鼠肺纤维化中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3.白藜芦醇下调大鼠肺纤维化中miR-21的表达。4.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miR-21表达改善TGF-β1信号转导通路及下游效应,改善肺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