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的神经解剖机制:多模态影像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调节的认知策略目的:既往对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系统研究较少,并且未排除PD患者的抑郁成分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所以目前对惊PD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变化仍然不明确。本研究严格限制入组PD患者的抑郁成分,所有入组的P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并对PD患者、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及健康成年人三组被试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副高职称及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根据病历及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进行标准化结构性访谈程序(S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Patient Edition,SCID)筛查符合惊恐障碍诊断的患者26名,符合MDD诊断的患者19名,27名健康志愿者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工作人员、学生及患者家属。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抑郁量表(HAMD)、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中文版(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Chinese Version,PDSS-CV)以及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测量受试者的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算PD组、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CERQ 9维度评分寻找组间差异,将惊恐障碍组有统计学差异的CERQ各维度评分与PDSS、HAMA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将MDD组有统计学差异的CERQ各维度评分与HAMD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三组之间在积极关注、积极重评、自我责备、反思自我和灾难化认知方面有统计学差异。(1)在适应性调节策略中,PD组的积极关注、积极重评、转换视角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积极重评与惊恐的严重程度(PDSS、HAM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MDD组积极重评、转换视角低于正常组,两者均与抑郁严重程度(HAMD评分)无显著相关性。(2)在不适应性调节策略中,PD组的灾难化认知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灾难化认知与惊恐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MDD组的自我责备、反思自我和灾难化认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显著的正相关。(3)直接将MDD组与PD组之间进行对比,抑郁组的自我责备、反思自我显著高于PD组,而两组之间的灾难化认知评分以及适应性调节策略评分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适应性与不适应调节策略中,PD与MDD患者均存在着异常。剔除了抑郁成分的PD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MDD组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MDD组的自我责备、反思自我均显著高于PD组和健康对照组,对比既往对合并抑郁的PD患者情绪调解策略的研究结果,PD患者的抑郁成分或合并的抑郁症可能会使PD患者持续的关注自己的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走出负性的情绪。第二部分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调节障碍的静息态脑网络分析目的:迄今为止P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然不明确,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脑网络的异常连接有关。然而,大多数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 MRI,rs-f MRI)对PD患者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研究都是使用基于先验知识预设种子点的方法,研究结果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本研究拟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全脑网络分析——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研究PD患者网络内与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异常。研究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与心身疾病科,由副高职称及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根据病历及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进行标准化结构性访谈程序筛查符合PD诊断的患者26名。所有受试者均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史,尤其是可能与大脑组织变化相关的疾病,并且无磁共振扫描的禁忌症。应用GE Signa 3.0T MRI扫描仪行静息态磁共振扫描。使用基于体素全数据驱动的ICA方法,研究26名PD患者与27名健康对照组。采用SPM8中的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D组与对照组之间网络内与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将PD患者与对照组网络内F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提取出来,并计算这些区域的平均z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PD与对照组之间哪一对静息态网络的功能网络连接(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FNC)有统计学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平均z值与PDSS、HAMA、CERQ(包括积极关注、积极重评、转换视角、灾难化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较健康对照组相比,PD患者前默认网络中的右侧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节点、感觉运动网络的左侧中央前/后回节点、小脑网络的右侧小脑V/VI区、小脑蚓部、左侧小脑VI区节点的功能连接z值降低。右侧ACC、小脑蚓部的z值与PD严重程度(PDSS/HAMA评分)以及灾难化认知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静息态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在PD组与对照组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的结果表明,PD患者默认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及小脑网络存在着失连接,这些网络的功能与情绪调节、恐惧及内外感觉信息的加工处理有关,在惊恐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D患者默认网络中的右侧ACC节点、小脑网络中的小脑蚓部节点的失连接与不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灾难化认知有关,它们可能是PD患者情绪调节障碍的异常脑网络节点。第三部分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调节障碍的脑白质网络分析目的:前一章节我们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发现PD患者多个静息态网络存在着失连接,但是PD患者功能连接的变化是哪些白质纤维束的传导异常造成的?目前对PD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研究不仅数量比较少,而且一些研究使用了不同的白质结构测量分析方法,结果也不一致。本章节拟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对P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进行分析,并与前一章节P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变化结果进行比对,全面的研究PD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网络机制。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与心身疾病科,由副高职称及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根据病历及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进行标准化结构性访谈程序筛查符合惊恐障碍诊断的患者26名。所有受试者均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史,尤其是可能与大脑组织变化相关的疾病,并且无磁共振扫描的禁忌症。应用GE Signa 3.0T MRI扫描仪行DTI序列扫描。26名PD患者与27名健康对照组的FA(Fractional anisotropy)图,使用TBSS方法逐体素的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FSL软件基于非参数的随机排列检验对两组数据逐体素的进行双样本t检验,使用无阈值簇群增强校正(Threshold-Free Cluster Enhancement,TFCE)方法进行多重校正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PD患者FA值与PDSS、HAMA评分、CERQ问卷的相关性,并且结合论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析白质失连接与邻近脑皮层功能失连接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FA值降低的脑区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双侧放射冠前部、双侧放射冠上部、左侧外囊;没有发现PD患者FA值增高的白质纤维束簇。双放射冠前部、胼胝体膝部与体部的FA值与惊恐障碍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双侧放射冠前部、右侧放射冠上部、胼胝体膝与体部的FA值与灾难化认知评分呈负相关。左侧外囊的FA值与积极重评呈显著的正相关。将本部分TBSS的研究结果与上一部分功能连结的结果进行比对,发现PD患功能连接降低的右侧前扣带回(Brodmann 32区)邻近的右侧放射冠前部、胼胝体膝部的FA值也降低,两者呈正相关。PD患者功能连接降低的左侧感觉运动皮层(Brodmann 3/4区)周围的左侧放射冠上部以及胼胝体体部的FA值也降低,两者呈正相关。结论:PD患者情绪调节障碍的重要网络节点为右侧前扣带回,而与情绪调节障碍有关的白质失连接范围则要广泛的多,包括了双侧前额叶/前扣带回的投射纤维(双侧放射冠前部)与连和纤维(胼胝体膝部)。PD患者感觉异常更是涉及一个复杂的拓扑网络,重要的失连接节点为左侧中央后回,与之相邻的投射纤维(左侧放射冠上部)、双侧体感皮层之间的连和纤维(胼胝体体部)均存在着失连接,此外本研究还首次报道了PD患者多感觉整合功能相关的左侧屏状核—皮质传导通路也存在着失连接。第四部分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调节障碍的脑形态学及血流灌注分析目的:面部表情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最重要的情绪/情感交流方式,而PD的核心症状是情绪障碍,尽管最近的神经影像表明PD患者存在着面部表情感知的功能异常,但是与之相关的脑部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尚不清楚,所以本研究拟联合应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与3D动脉自旋标记(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探索PD患者面部情绪识别障碍的脑部形态学与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与心身疾病科,由副高及以上的精神科医生根据病历及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进行标准化结构性访谈程序筛查符合惊恐障碍诊断的患者26名。所有受试者均排除重大躯体疾病史,尤其是可能与大脑组织变化相关的疾病,并且无磁共振扫描的禁忌症。应用GE Signa3.0T MRI扫描仪行3DBRAVO和3DASL序列扫描。使用Cat12软件分割测量26名PD患者与27名健康志愿者的皮层厚度、沟深度、回指数及分形维度。对每名被试的CBF图进行归一化Z变换,生成ZCBF图。使用SPM12软件双样本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提取PD组与H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脑区的皮层厚度、回指数、沟深度、分型维度、Z值,使用单样本K-S检验这些影像学指标的正态性。如果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这些影像学指标与PDSS、HAMA及CERQ四个维度(包括积极关注、积极重评、转换视角、灾难化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患者表现为右侧梭状回(Fusiform gyrus,FG)皮层厚度减低,Post-hoc分析表明PD患者右侧FG的血流灌注Z值与回指数也降低。PD患者右侧FG的Z值与皮层厚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右侧FG的皮层厚度、回指数、Z值与PDSS、HAMA、灾难化认知评分呈负相关,而右侧FG的Z值与积极重评呈正相关。结论:本章节使用多模态MRI研究发现,PD患者右侧FG的形态及血流灌注均存在着缺陷,右侧FG的功能与恐惧的发生、面部情绪的识别和对情绪的加工处理有关。PD患者右侧FG的皮层萎缩、血流灌注减低以及皮层折叠程度的降低,均与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灾难化认知有关;而本研究仅发现右侧FG的血流灌注值与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积极重评呈正相关,右侧FG是PD患者惊恐环路中的一个重要脑区。
其他文献
近些年,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带来了更快节奏的生活和更激烈的社会竞争,身心压力也随之增加,导致抑郁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抑郁症是一种呈现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思想、行为、感情和幸福,也是自杀的主要诱因。当前,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自评量表和医生访谈,最终由医生根据经验主观地诊断,这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诊断方式有着较高的要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度抑郁症发病率高、诊疗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经过数年的基础科学、临床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研究,重性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仍未得到很好的理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安全且无创的观察大脑神经解剖区域结构和功能的技术。其中,基于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