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植被恢复对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研究不同覆被条件下水文响应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是目前流域水文循环研究方面最常用工具,国内外一直对其展开研究。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开发的SWAT模型物理基础强大,能通过长时间段的连续模拟真实环境下流域径流的变化,来预测人类管理措施以及气候变化等对水资源供给的影响,在水文问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宋家坪溪流域植被恢复的生态水文过程进行研究,建立SWAT模型对其生态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并在多种情景下对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下的生态水文效应进行了一年的模拟,研究水文要素对植被变化的响应程度和变化规律,为毛里湖宋家坪溪小流域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不同植被格局对水文影响主要表现在,受到了降雨量变化的影响,地表径流、蒸散发和产水量的变化规律均与降雨量一致,最大值均出现在降雨量较大的6月-8月。极端土地利用情景S6(基本为林地)生态水文效应最佳,地表径流减少72.79mm,蒸散发增加16.07mm,产水量减少45.96mm。有机氮、有机磷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 2.94kg N/ha、036kg N/ha、2.1 metric tons/ha。规划方案(情景S2)退耕还林,增加植被缓冲带,与原有土地利用(情景S1)相比林地面积增加1086.5ha,地表径流减少33.89mm,蒸散发增加7.9mm,产水量减少20.16mm,有机氮、有机磷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 1.45kgN/ha、0.18kgN/ha、1.O1kg N/ha,生态水文效应次之。在极端土地利用情景S7(基本为耕地)生态水文效应最弱,地表径流增加28.87mm,蒸散发增加18.56mm,产水量增加32.97mm。有机氮、有机磷和产沙量分别增加了 1.92kgN/ha、0.24N/ha、1.71kgN/ha。各调整方案与规划方案比较,地表径流、蒸散发和产水量均为调整方案三(S5)>调整方案一(S3)>调整方案二(S4)>规划方案(S2),表明规划方案的水文效应均优于调整方案。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对生态水文效应影响幅度为湿地>落叶林>混交林。极端方案与与原土地利用相比,林地面积的增加比耕地面积增加对水文水质的影响更大。综上所述,从不同植被格局对水文和水质的影响,均得出一致的结论。规划方案优于现状植被格局,规划方案及其调整方案对宋家坪溪小流域的水文水质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减少河道有机磷和有机氮的负荷量,效果较为显著。规划方案及各调整方案中,情景S4的生态水文效应最优,情景S5生态水文效应最弱。林地的变化对研究区生态水文效应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增大,能减少地表径流、蒸散发、产水量和减少流域内有机磷、有机氮的负荷量以及减少产沙量,说明林地有很好的涵养水份、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流域内进行适当的退耕还林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