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体系的研究——以大陆、台湾两所高校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的学前教师队伍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大陆2012年出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为学前教师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幼儿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决定教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行为,是教师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对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体进行研究,可以为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为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本文以大陆、台湾两所高校为例,通过比较两所高校在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一步分析两所高校在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体系方面的特点和异同,并在此基础上为今后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提供启示和借鉴。为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收集两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等文本资料,并以访谈资料为补充,梳理两所高校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比较发现两所高校在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方面的共同特点为:1.基于实践导向的培养目标;2.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设置;3.注重培养教育能力的实践环节。两所高校在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方面的不同之处为:1.培养目标反映不同的人才培育观念;2.课程设置偏重培养不同的职业能力;3.实习环节对不同的实践性知识有所侧重。对两所高校职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体系的研究,为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提供现实依据,为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依恋是由其理论的创始人John Bowlby提出来的,个体在毕生发展过程中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一种非常牢固的情感联系。从理论上讲,人类天生的依恋行为系统是由向依恋对象寻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目的和愿望的心理状态,它会使人创造奇迹,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据专家调查,在事业上取得较大成功的人并非是当时在班上智力最好的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为我们揭示了答案:人的成功除了智力因素外,自信心占有重要的位置。恩格斯曾把自信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音乐具有培养能力、改变性格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工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即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