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的“真理”和“世界-和平”观念——观念分析方法初探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化学以研究借助语言表达、保存和传承文化的各种手段作为研究对象,以阐释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特点为目的。观念(концепт)是语言文化学的重要范畴,是文化的基本细胞。近十几年来,俄罗斯语言文化学对语言文化观念(концепт)的研究上升到核心位置,受到俄罗斯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语言文化观念分析挖掘民族文化记忆的内涵,进而揭示该民族的观念世界图景及从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我们总结出两种主要的观念分析方法,即共时多维度的分析方法和历时的分析方法。 “真理”(истина-правда)和“世界-和平”(мир)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他们是能够体现俄罗斯民族意识和观念世界图景的主要观念词,对理解俄罗斯性格、俄罗斯民族情感和价值取向具有意义。 本论文由前言、正文三章、结束语及参考文献六部分构成。 前言阐明选题的原因及目的、研究对象、简要概括研究现状以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一章为理论部分。概述语言文化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现状;阐释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观念”(концепт),介绍“观念”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对其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观念分析法。 第二章以共时的观念分析法为指导详细论述俄罗斯人的“真理”(истина-правда)观念。从圣经、词源、成谚语、俄罗斯精英文化阶层的理解及词汇和语言搭配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章以历时的观念分析法为指导详细论述俄罗斯人的“世界一和平”(мир)观念,从词源学方面考察“世界-和平”(мир)观念、解释其原型意义与свой与чужой观念的联系、分析“世界-和平”(мир)观念的历史层级,展示中世纪俄罗斯学者对“世界”(мир)的科学探索及俄罗斯民间意识中的“米尔”(Miръ),最后展示“世界-和平”(мир)观念的现实层面。 最后是结语部分。通过二三章中对“真理”(истина-правда)观念和“世界-和平”(мир)观念采用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分析方法,对两种观念分析方法作比较,总结出两种观念分析方法的异同点。 结论,通过对俄罗人的“真理”(истина-правда)观念和“世界-和平”(мир)观念的两种分析方法的展示,不仅展示了俄罗斯“真理”(истина-правда)观念和“世界-和平”(мир)观念的民族特点,而且证明了观念分析法对研究民族世界图景的有效性,并认为观念的历时分析方法更能全面和有效的展示某一观念的特征。 本论文首次提出了语言文化观念两种分析方法,并将两种语言文化观念分析法运用于俄罗斯语言文化具体观念的分析中,从而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语言文化观念分析法是科学的,可以较深入地揭示民族观念世界图景,因此是解释民族文化特点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俄罗斯国家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论据,分析结论对字典学、外语教学和文本翻译等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译者的翻译风格研究是翻译研究的新课题。风格的传达是文学翻译中最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之一,从纯理论的角度来说,风格一词的涵义本身就没有严格而公认的科学界定。从大的方面讲,可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批评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言语行为,是指批评者对对方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的言语行为。近几十年来很多学者对批评言语行为展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38-)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她创作了近百部(篇)各类体裁的作品。长篇小说《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人》在出版的当
语码转换是指言语者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接触的研究中非常普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种语言间的语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简明扼要地叙述,指出了奈达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通过对研读一些红楼梦诗词的英译文本对对等这一理论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自己对翻译对等理论
18世纪的英国仍然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的最好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作为一位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女作家,奥斯汀在她所有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展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