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稻米镉含量的影响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它的安全问题将与国家将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解决我国稻米重金属污染问题和保障民生粮食安全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改良物质对水稻中稻米镉的迁移转运规律和改良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探究土壤改良物质对治理稻田重金属污染中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重金属镉中毒污染稻田土壤上进行实验,选择了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壤为对象分析研讨了8类改良药剂对其含有的有效态镉造成的转移和累积干扰,以及对土地酸碱度、水稻亩产等各方面的干扰。分析得出结果,经由添加改良药剂,能够很好的促进土地当中的镉向水稻作物移动,进而实现水稻产量增加的目的。相较于CK,使用改良药剂可使地坛的酸碱度值增大1.3~4.3%,使土地里的镉化学活性下降;关于土地当中的有效镉部分,效果最为显著的是纳米螯合铁,最高能够使其有效性减少76.5%;关于水稻亩产问题,使用改良药剂可使其产量增长1.01~9.43%;而稻米当中含镉含问题,使用纳米螯合铁可使其含量减少66.98~78.56%。实验结果能够看到,在8种改良物质里,1至4的处理对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地处理效果最好。(2)在大田实验中,选用的8中土壤改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针对早稻和晚稻,进行了改良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比,同时与常规方法(加石灰)进行效果比对。进行了土壤细菌reads长度频率分布,早晚稻OUT分析,丰富度稀疏曲线,香农指数稀疏曲线,聚类及主成分分析,表明这几种土壤所含有的微生物种类非常相似,数量也极为接近,晚稻中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分别解释总方差变量的47.94%和23.7%。处理方法12(58-1)和18(10-1)距离相近,均分布于主成分2的正端,当欧氏距离为0.17时,不同改良物质作用后的土壤可聚为两大类,对于CK和其他的处理办法则属于第二种,这都表明上述微笑土壤当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相似,数目接近。
其他文献
一、品种选 择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抗病、脱水快的中熟品种,富锦市西、南部岗地选择龙单62,东部平川地选择绿单2号。二、选地及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秋季收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CDN等流媒体技术的第一财经流媒体直播平台设计和实施方案。文章首先介绍了平台设计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其次,详细介绍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和具体实现。
阐述近期大连理工大学抗震研究所在大坝抗震分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大坝结构静动力分析的计算精度与效率,提出多边形单元的计算技术与奇异应力场计算方法,该方法
旅游需求的准确预测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和政府经济政策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海南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1月-2018年8月海南省每月接待国内游客人数,采用General-Specific建模法
以脱氢松香酸为原料,经酯化、溴代、氧化、异构化、水解等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四氢蒽羧酸类衍生物———6-溴-7-异丙基-1,10-二甲基-1,2,3,4-四氢蒽-1-羧酸,其结构经1H NMR
<正>观摩一线教师的写话教学课例,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简单地认为写话就是造个句子,导致学生写话总是在写单个句子的水平上徘徊而难以有发展;二是把写话当成习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