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儿童孟氏骨折在儿童四肢创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但是临床中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此类损伤的延误诊断和治疗,最终发展为陈旧性孟氏骨折。在以往手术过程中,针对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选择,人们常常采用尺骨截骨内固定联合环状韧带修复术来加强并稳定复位后的桡骨头,从而达到治疗此疾病的目的。然而,近几年以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临床随访等回顾性临床病例资料的增多,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关于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联合韧带修复这一术式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因为在修复韧带的过程中,手术步骤较为繁琐并且创伤范围较大,进一步扩大了局部的软组织损伤程度。所以大多问题出在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中。最近,一些研究发现,单纯行尺骨截骨术治疗后亦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虽然目前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关于术中不加做环状韧带修复来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术后疗效的相关分析及影响,但大多都为小样本量的研究,其有效性仍不能明确,因此最佳结论难以获得,这就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以及更高等级的循证医学方法分析后才能得到。研究目的:对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两种不同术式(尺骨截骨内固定术联合或不联合环状韧带修复术)的术后疗效进行Meta分析。研究方法:检索时间从1979年1月至2017年10月之间的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用尺骨截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所有文献,并分析术中行韧带修复术与不行韧带修复术的所有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随后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对儿童此类损伤术后的相关并发症进行质量学评价。主要研究分析的术后并发症内容包含:出现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后桡骨小头发育不良的发生率、肘关节优良率的功能评分以及桡骨小头出现再脱位的发生率。将所提取出的资料录入Revman5.3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行综合分析,此软件由Cochrane协作网提供。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后,总共有八篇相关研究文献被纳入此次研究中,其中前瞻性研究有一篇,回顾性研究有七篇。经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在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面,韧带修复组与未修复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8,OR=2.08,95%CI=0.92,4.71)。在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受限的发生率方面,环状韧带修复组的前臂旋转受限率明显高于未修复组,两组相比后发现,存在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07,OR=2.57,95%CI=1.29,5.14)。在术后桡骨小头发育不良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6,OR=7.65,95%CI=0.92,63.84)。在术后肘关节优良率方面,经性分析发现未修复组较修复组术后能够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术后桡骨小头复发性脱位发生率方面,环状韧带修复组较未修复组低,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4,OR=0.50,95%CI=0.26,0.96)。研究结论: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后发现,在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过程中,单纯采用尺骨截骨术的术后疗效可能优于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联合环状韧带修复术。并且,前者可明显降低术后前臂旋转功能受限的发生。但是,前者并不能降低术后桡骨头复发脱位的风险。最终确定这一结论可能还需更大样本的、多中心的、设计合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