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但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利用过程的不可逆性,在我国庞大人口基数的前提下,土地资源尤为稀缺。同时加之我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在土地违法带来的高额利润驱动下,大量土地违法行为涌现。2000-2010年,我国共发生违法用地案件92.7万余件,涉及违法土地面积37.9万hm2,其中耕地面积16.3万hm2。各种类型的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严重违背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从地理学、行为学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土地违法行为的主体、形式及区域分布现状,归纳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一般及深层次原因,提出遏制违法用地行为的可行性建议,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土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本研究的根本动因。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大量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2000-2010年我国土地违法数据,系统分析我国违法用地现状,旨在对土地违法行为全面归因,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遏制对策。本研究共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关于我国土地违法行为归因分析的选题背景及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动态,同时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流程。第二部分为概念分析和理论基础。这部分主要解释界定了与论文相关的概念及依据的主要理论。第三部分为我国土地违法行为的现状研究。本章对我国土地违法行为的主体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第四部分是土地违法行为的归因分析。本部分是研究的重点,结合第三部分的数据分析,对引发我国土地违法行为的因素进行全面归纳。第五部分是对策与建议。本部分结合前面分析,旨在提出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的合理有效建议。第六部分为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