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清MG7-Ag表达水平及阳性率的影响;2.分析不同胃黏膜人群血清MG7-Ag表达水平及阳性率的异同;3.确定血清MG7-Ag诊断胃部癌前病变时的诊断界值及其灵敏度、特异度,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胃镜、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14C呼气试验)及血清MG7-Ag检测者,以及在延安市教师胃肠道肿瘤筛查项目中进一步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和病理检查者,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结果,将纳入研究的217例受检者分为粘膜活动性炎症、粘膜慢性炎症、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5组。分析其临床资料:1.统计受检者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是否有肿瘤家族史、是否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等一般资料;2.分析不同胃黏膜血清MG7-Ag表达水平及阳性率的异同;3.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清MG7-Ag水平的相关因素;4.绘制血清MG7-Ag诊断胃部癌前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初步确定血清MG7-Ag诊断胃癌癌前病变的临界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诊断价值。按照2012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诊断标准进行胃镜及病理学诊断。本研究中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血清MG7-Ag表达水平为计量资料,各组数据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绘制血清MG7-Ag诊断胃部癌前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约登指数最大时,临界值最有意义。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血清MG7-Ag表达水平的相关因素。行×列卡X2检验时P值经Bonferroni校正为<0.05/组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统计学方法均为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所纳入的217例受检者中,男性111例(51.15%),血清MG7-Ag阳性者14例(12.61%);女性106例(48.85%),血清MG7-Ag阳性者10例(9.43%)。青年组(16-44岁)96例(44.24%),血清MG7-Ag阳性者2例(1.04%);中老年组(≧45岁)121例(55.76%),血清MG7-Ag阳性者22例(18.18%)。Hp检测阳性者132例(60.83%),其中血清MG7-Ag阳性者21例(15.91%),Hp检测阴性者85例(39.17%),血清MG7-Ag阳性者3例(3.53%)。一级亲属有肿瘤史的受检者52例(23.96%),其中血清MG7-Ag阳性者4例(76.92%)。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89例(41.01%),其中血清MG7-Ag阳性者7例(78.65%)。2.比较不同因素对血清MG7-Ag表达水平及阳性率的影响,不同年龄、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受检者血清MG7-Ag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肿瘤家族史与无肿瘤家族史的受检者血清MG7-Ag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合并肿瘤家族史与无肿瘤家族史的受检者血清MG7-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胃黏膜血清MG7-Ag表达水平及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活动性炎症与慢性炎症组间、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组间血清MG7-Ag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内瘤变组血清MG7-Ag阳性率分别与活动性炎症组、慢性炎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血清MG7-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胃部癌前病变与非癌前病变患者血清MG7-Ag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清MG7-Ag表达水平的相关因素,得出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病变程度为影响血清MG7-Ag升高的因素。5.绘制血清MG7-Ag诊断胃部癌前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MG7-Ag的曲线下面积和95%可信区间为:0.735(0.619-0.851)。约登指数max=0.446,取4.5ng/ml为临界值,该点灵敏度为59.3%,特异度为85.3%。结论:1.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病变程度为影响血清MG7-Ag表达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2.血清MG7-Ag表达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和性质密切相关,随着胃黏膜病理诊断严重程度的升高,血清MG7-Ag基本呈升高趋势。检测血清MG7-Ag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对胃部粘膜病变的进展做出一定程度预测。3.初步确定血清MG7-Ag诊断胃癌癌前病变的临界值,但将其作为胃癌癌前病变的筛查试验时,漏诊率可能较高,对筛查试验的准确性及诊断效率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