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7年加拿大学者 Landry和 Bourhis提出“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的概念至今,语言景观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也日益引起语言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古村落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旅游地,正倍受游客的关注和青睐。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正逐渐成为我国古村落中最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每年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游客的到来和外来语言的入侵,以及游客自身的语言需求,使得旅游地语言景观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多语言化,例如商业店铺招牌、地名、街名、广告牌等出现双语标牌,甚至多语标标牌。其次,语言景观作为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人文地理学表征,不仅可以透射出该地区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还是探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变迁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国内外语言景观的研究进展分析发现,国外对语言景观研究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国内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引起关注。语言景观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从旅游学视角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而且语言景观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多语地区,古村落旅游地的研究还很少涉及到语言景观。通过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可从这一角度窥探旅游发展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所带来的影响。 文章以古村落旅游地宏村为案例地,以宏村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利用相机获取定量分析的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进行定性分析。论文以三个部分内容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的辨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针对文章研究的具体内容归纳了古村落的概念、语言景观的概念、功能、分类,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研究述评及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第二章为研究区域选择和研究内容。首先介绍研究区域概况--宏村的概况及其旅游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明晰地描述了现阶段宏村语言景观的总体客观情况。介绍宏村语言景观的基本情况,包括多语标牌所占比例、语言标牌上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数量及语言组合模式、优先语言等)、物理特征,并将官方和非官方的、旅游线路上和非旅游线路上的语言景观进行比较分析。第四、五章是为探究语言标牌的行动者对宏村语言景观的影响。第四章研究了制作者对宏村语言景观的影响,包括政府及景区的管理、旅游店铺经营者的选择;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宏村语言景观阅读者,主要是旅游者的感知,包括旅游者对宏村语言景观的感知程度、影响旅游者感知的因素,以及语言景观对旅游者目的地体验的影响等。 第三部分(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成果,讨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