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足球活动作为全国范围内学校体育的一项核心内容,国家对其发展愈加重视。校园足球训练已不单单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更承载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校园足球对儿童身心健康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进行系统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在2017年7月教育部最新公布的99所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校中选取2所校园足球开展较好的小学,共80名3-4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40名校园足球队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为期16周共48课时的校园足球训练,对照组为40名自然班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接受任何体育训练活动。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研究自变量为校园足球训练,因变量为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指标,控制变量为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其中心理健康水平指标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教师版)》和Eprime2.0版本的Go/No-Go任务、1-Back和2-Back任务、More-odd shifting任务,身体素质指标为50m跑、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和一分钟跳绳四项指标,探讨校园足球训练对3-4年级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儿童在同伴交往问题、困难行为总分、亲社会行为得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即经过干预后,实验组儿童在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行为总分的得分低于控制组儿童,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控制组;(2)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Go/No-Go任务的正确率、1-Back和2-Back任务的反应时、More-odd shifting任务的正确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即经过干预后,实验组儿童在Go/No-Go任务的正确率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的正确率均高于控制组儿童、在1-Back和2-Back任务的反应时均少于控制组儿童;(3)实验组自身在干预前后,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儿童经过16周校园足球训练后,自身在同伴交往问题、困难行为总分、亲社会行为得分以及Go/No-Go任务的正确率、1-Back任务的反应时、More-odd shifting任务的正确率,以及身体素质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即实验组儿童经过干预后,自身在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行为总分的得分会下降、亲社会行为得分上升,在Go/No-Go任务的正确率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的正确率均会提高、1-Back任务的反应时降低,在50m跑、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和身体素质总分的得分上均比训练前有显著提高。结论(1):校园足球训练对3-4年级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与提升作用。校园足球训练可以降低儿童在同伴交往及困难行为方面的问题;校园足球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执行功能。结论(2):16周的校园足球训练可以显著提升3-4年级儿童的身体素质,尤其是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但儿童的身体素质会在停止校园足球训练后出现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