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在童年和行医经历上与“血”渊源颇深,“血”的意象也贯穿其小说写作,承载着丰富的隐喻。然而对余华后期小说中“血”之书写的研究仍然不足。本文对余华“血”之写作进行分期后,从审美观念、人性观念、权力关系三个维度论述“血”的书写及其隐喻。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联系现当代文学中“血”的书写背景,介绍余华与“血”的渊源,将余华“血”的书写划分为四个时期,对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为后文多角度展开论述提供基础。第二章从审美维度探究余华“血”之书写的变化。历时地对余华四个“血”书写时期的审美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第一阶段“血”成为感伤审美的点缀物;第二阶段余华采取了暴露式的血液书写后,陷入极端暴力美学的陷阱;第三阶段余华形成了“血与泪”的民间模式;第四阶段余华以戏谑的语言调侃鲜血的庄重,彰显了对现实的愤怒。余华在反思自我审美意识及对固有审美观念的挑战中,不断探求新的审美风格。第三章探讨余华艺术形式背后的人性观念变化。联系小说写作背景,从血缘矛盾、“血”背后的生死观念、人之价值三方面进行论述。余华从暴露血缘亲情的沦落、生死之苦、人性之残酷,转向在血缘之外重寻人性之善和生命意义。余华在对人性常识的解构和对自我人性观念的反思中,思索人的存在价值。第四章阐明余华“血”的书写中不变的抗争精神。余华以“血”的书写揭露权力场域中原始暴力、“父权”暴力和资本暴力对人的挤压。“血”象征着本能的抵抗,但是由于新的资本语境对人之价值的瓦解,“血”的揭示和抵抗功能下降,作家陷入了迷途。然而在话语权力的场域中,余华仍然以自伤的书写坚持着挑战。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对以上审美意识、人性价值观、权力关系三个维度的“血”的书写特点进行总结。余华历经长时间的写作转变,仍然保留着先锋时期不变的直面勇气和挑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