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每月削减100亿美元的资产采购规模,这标志着美联储正式启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政策的逐步推进,其带来的影响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截止2014年10月底,美联储逐月缩减资产采购规模,同时减少货币供给,收紧美元流动性,导致全球资本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美国实施的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简要的回顾,然后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进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依据的因素以及该政策转变所带来的效果与风险。其次,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对我国跨境资金的变动及趋势进行了总体的回顾,然后针对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众多因素,着重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跨境资金流动影响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以及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同时还独辟蹊径,从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利润渠道、货物贸易途径等方面对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进行系统阐述。再次,以2010年以来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及代客涉外收付情况变化为基础,具体阐释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并指出美联储政策转变可能带给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最后,为预防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冲击,分别从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强外汇监督和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若干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