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能源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风能和负荷中心在地域上呈现逆向分布的特点,风电存在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客观需要,采用风火打捆经高压直流输电送出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式。然而,不同于传统的旋转发电机,新能源机组多采用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电网,可能发生新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从而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风火打捆系统,风电接入后,风电、火电和高压直流之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关于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研究较少,其机理还没有完全阐释清楚。本文主要探究了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为了逐步探究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首先建立了定速风机、双馈风机单独经直流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采用了特征值分析法研究了单独风电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其次将风机等效成一个交流源,采用时域仿真分析法探究了风电接入对火电经直流送出系统发生次同步轴系扭振作用(Subsynchronous Torsional Interaction,SSTI)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建立了基于定速和双馈风机经高压直流输电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对其次同步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两种不同类型风机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定速风机经直流送出系统的SSTI特性。通过特征值分析,识别出与SSTI相关的三个主要振荡模态,包括两个轴系扭振模态和一个机电模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风电场容量较高或风电场与整流站之间距离较长的系统会使系统稳定性降低。对于双馈风机经直流送出系统,重点分析了风机与直流系统之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为了提高建模精度,对比了时域仿真模型和小信号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特征值分析和参与因子分析表明风机和直流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系统稳定裕度较大,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小。对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进行了时域仿真分析,主要分析了风电场的投入对火电机组经直流送出系统发生SSTI的影响。将风电场简化成一个次同步电流源,向系统注入与轴系固有模态频率相匹配的次同步振荡电流。结果表明,火电机组所有相对应的轴系振荡模态都会被激发出振荡。随着风电场容量的增大,各个模态相应的振荡幅值都有所变大。
其他文献
水环境中存在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可在较低浓度下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紫外技术具有高效降解微量污染物作用。为了研究细管流紫外反应系统(MFPS)降解典型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效果,
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于科技产业需求也逐渐增大,国家同时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使得各地高科技产业园区遍地开花,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些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2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SCL-90将其与国内常模比较,并选择同期健康男性200名作为健康
光电吊舱是一种能够执行侦测任务的光电探测系统,其红外目标跟踪性能决定了其全天候工作能力。由于红外图像缺少颜色信息及其相对较低的信噪比与对比度,传统控制方式与红外跟踪算法难以满足高性能红外跟踪的要求。本文以光电吊舱红外跟踪及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设计能够自适应非线性复杂干扰的控制策略,研究适用于复杂场景下变尺度目标的红外跟踪算法,提高光电吊舱红外跟踪性能。针对光电吊舱红外视觉稳定与跟踪问题,论述其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