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能源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风能和负荷中心在地域上呈现逆向分布的特点,风电存在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客观需要,采用风火打捆经高压直流输电送出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式。然而,不同于传统的旋转发电机,新能源机组多采用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电网,可能发生新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从而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风火打捆系统,风电接入后,风电、火电和高压直流之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关于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研究较少,其机理还没有完全阐释清楚。本文主要探究了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为了逐步探究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首先建立了定速风机、双馈风机单独经直流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采用了特征值分析法研究了单独风电经直流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其次将风机等效成一个交流源,采用时域仿真分析法探究了风电接入对火电经直流送出系统发生次同步轴系扭振作用(Subsynchronous Torsional Interaction,SSTI)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建立了基于定速和双馈风机经高压直流输电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对其次同步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两种不同类型风机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定速风机经直流送出系统的SSTI特性。通过特征值分析,识别出与SSTI相关的三个主要振荡模态,包括两个轴系扭振模态和一个机电模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风电场容量较高或风电场与整流站之间距离较长的系统会使系统稳定性降低。对于双馈风机经直流送出系统,重点分析了风机与直流系统之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为了提高建模精度,对比了时域仿真模型和小信号模型的阶跃响应曲线,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特征值分析和参与因子分析表明风机和直流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系统稳定裕度较大,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小。对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进行了时域仿真分析,主要分析了风电场的投入对火电机组经直流送出系统发生SSTI的影响。将风电场简化成一个次同步电流源,向系统注入与轴系固有模态频率相匹配的次同步振荡电流。结果表明,火电机组所有相对应的轴系振荡模态都会被激发出振荡。随着风电场容量的增大,各个模态相应的振荡幅值都有所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