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贸易合作进程的加快,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2019年上半年的统计,世界上有474个自贸区是以区域贸易协定形式存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特别是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以来,它的发展更加快速。升级《议定书》的全面生效标志着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合作程度更加深入,加快了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进程。关税削减是自贸区谈判的主要内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关税削减又是自贸区建设的首要措施,因此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关税削减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升级,助力双方创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我国正在谈判的自贸区(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正在研究的自贸区(如中国-哥伦比亚自贸区)提供有效的指导意义,从而助推我国构筑起基于周边、涉及“一带一路”以及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文将分析角度限定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关税削减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对象锁定到东盟国家,研究关税削减对中国从东盟进口贸易的影响。因此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是绪论和文献研究部分,即本文的第1章和第2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包括了本文选题背景、意义及内容等。第2章为文献回顾,主要梳理了关税选择问题和有关关税削减效应分析等方面的文献。第二部分是定性研究部分,即本文的第3章和第4章。第3章根据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降税方式,将降税产品分为三个类别,依次为“早期收获”产品、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再对这三类产品的具体降税特点进行梳理,尤其是东盟10国的降税情况。第4章基于进口贸易额和免税商品进口比例,分别具体分析了东盟整体和其10个国家的关税削减效应。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即本文的第5章。本章主要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将平均关税税率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加入到模型当中,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关税削减效应。第四部分是结论和建议,即本文的第6章。从东盟整体来看,关税削减在刚开始时,对我国从东盟进口贸易具有很大地刺激作用,也就是会促进我国从东盟进口,然而当关税降低到一定水平即趋向于稳定时,那这样的作用就会下降了。从东盟10个国家来看,文莱对于关税削减所带来的贸易刺激作用表现平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和缅甸对于关税削减所带来的贸易刺激作用反应程度更为激烈,而关税削减对菲律宾和新加坡两国没有很大的贸易刺激作用。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新方向;其次,注重国家异质性,探索贸易增长新方式;最后,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