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目前,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post-hepatectomy liver dysfunction,PLD)依然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及诱发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FL)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肝切除术后过度活跃的炎性反应是诱发PLD甚至PHLF的重要因素。大量文献表明过度的炎性反应可抑制肝再生(liver regeneration)过程,适度的炎症反应可促进肝再生。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炎症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可分两种极化类型:经典活化型(classically activated macrophages,CAMs)和选择性活化型(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AAMs),即M1型和M2型。目前研究认为,M1型可以通过分泌多种促炎因子,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M2型则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抗炎因子抑制炎症反应。鞘脂组学中鞘脂类物质神经酰胺(ceramide,CER)及其代谢产物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密切。本课题将围绕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影响肝切除术后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再生的作用及与鞘脂代谢的相关性展开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为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精准防治提供新的指导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1.建立小鼠骨髓来源的M1/M2极化巨噬细胞模型;2.建立小鼠肝切除后M1/M2极化巨噬细胞肝内移植模型;3.研究巨噬细胞极化对肝切除术后炎性反应调控及对肝再生的调节作用;4.建立鞘脂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探讨鞘脂代谢与巨噬细胞极化及肝再生的相关性。结果:1.成功建立小鼠骨髓来源的M1/M2极化巨噬细胞模型;2.成功建立小鼠肝切除并M1/M2极化巨噬细胞肝内移植模型;3.巨噬细胞极化对术后肝炎性反应及肝再生的调节作用:我们研究发现小鼠肝切除并门静脉输注M2型巨噬细胞可减轻术后早期的肝脏炎症反应,并且可以促进肝再生,而M1型则相反;4.成功建立鞘脂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初步发现鞘脂代谢与巨噬细胞极化及肝再生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类型对小鼠肝切除术后肝脏炎性微环境的发生发展及肝再生的进程存在着明显的调控作用,改变肝脏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可影响肝切除术后肝脏的炎性反应及肝再生的发生发展:巨噬细胞的M2向极化可以明显抑制肝切除术后早期的肝组织炎症反应,并对肝再生有促进作用,而M1向极化则有着相反的作用。成功建立鞘脂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初步发现鞘脂代谢与巨噬细胞极化及肝再生之间存在相关性。综上,这些研究对进一步研究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甚至肝功能衰竭的病理病生机制及防治提供实验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