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越南虽然深受中国方方面面的影响,但两个民族在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节日习惯、宗教信仰仍然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他们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产生了两国之间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成语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语言单位,它还记录了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成语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探究更是一个热门话题。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含“吃/食”字成语的研究目前仍然很少,前人学者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文化单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多角度探究汉语含“吃/食”字成语,并将其与其它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几乎没有人做过。越南语含“(?)n/th(?)c”成语的研究情况亦是如此。在借鉴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同时翻阅与参考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笔者采用了定量法、定性法和对比法等研究手段,全面地、详细地对汉越语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在来源、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对研究,便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化汉越成语对比研究、丰富汉越语言对比研究,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对中越文化的异同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语言教学、语言翻译和词典的编纂。本文除了前言、目录、参考文献、结语与后记之外,共有五章。首先是综述前人对汉越成语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汉越成语语言学本体研究、汉越成语应用方面研究(包括翻译、语言教学等方面)、汉越成语对比研究、“吃/(?)n/食/th(?)c”以及含这四字的成语研究。第二章内容为追溯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的来源。第三章笔者基于中国符淮青先生和越南黄文行先生对成语语法结构的分类,综合分析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法结构,并做出详细的对比。第四章探析“吃/(?)n/食/th(?)c”四者的词源,并分析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的透明度。同时阐述这两种成语的引申义,然后对比分析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异同。第五章对比分析两种成语在其内部结构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吃”由“食”演变而来;“(?)n”是一个纯越南语动词,而“th(?)c”又是一个汉越词(从汉语借用而来的词)。“th(?)c”词性不限于动词,但作为动词时,它与“(?)n”是一对纯越南词-汉越词,意义上有一定的关联。另外,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在语法、语义、修辞上存在众多异同。就语法结构而言,虽然两种成语语法结构的命名上有差别,但本质上有很多相似点,如:汉语的并列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补式成语分别与越南语的对称成语、主谓结构非对称成语、动词短语非对称成语相似;就语义认知角度来讲,它们共同映射到同一个目标域,但映射到的内容有所不同;就修辞方面来说,两种成语都使用了反复、夸张、比喻、借代、对偶五个经典的修辞格,同时也有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用法,但不同之处在于汉语比越南语多了排比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格。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找到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的相关研究或综述。因此希望这项研究能为汉越语言对比研究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