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作为生物探针的应用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合成了无机纳米溶胶MS-M~(2+)(M=Zn,Cu,Pb,Ni,Cd)利用同源离子对其功能化修饰。改善了纳米粒子的水溶性,并使其能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以共振光散射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最终制备ZnS-Zn~(2+)和CuS-Cu~(2+)两种溶胶并将其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以共振光散射增敏法测定了γ-G球蛋白。ZnS-Zn~(2+)纳米溶胶,线性范围0.1~2.0mg/L,检测限为0.0403mg/L,线性相关系数0.9974;CuS/Cu~(2+)纳米溶胶,线性范围1~1.5mg/L,检测限为0.0646mg/L,线性相关系数0.9938。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另外还制备了ZnS/ZnO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对其性质做了初步探讨,研究。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构建起英语知识体系,以任务活动为引导,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从新课程理念中不难看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正逐渐走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走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就结合8A Unit 5 Reading(I)的教学实践来进行简单分析。  一、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