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内浆料堆积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o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浆投砂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效果较理想的采空区治理措施,已经在大空洞采空区充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浆砂混合料进入采空区后的堆积形态是设计钻孔间距和浆料配合比的重要依据,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还很不完善,导致钻孔间距和浆料配合比在生产中通常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设计,这种理论上的缺乏势必造成实践中的盲目性。因此,研究浆料在采空区内的堆积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现场模拟试验,并结合工程案例对浆料的堆积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采用了RST-CC桨式流变仪对浆料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当含砂率小于55%时,剪切速率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符合宾汉流体所特有的性质。对各试验组流变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含砂率的增大,浆料的屈服应力及粘度开始缓慢增加。当含砂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浆料的屈服应力和粘度呈现指数型增加,即存在一定的拐点含砂率。本次实验组的“拐点”含砂率近似为45%,该值可以作为浆砂配合比的一个控制参数。其次,通过自流堆积模型试验结合流变性测试结果,建立了适合以风积沙为骨料的浆料的自流堆积坡度拟合计算公式:θ=0.175×τ00.572μ0.206ρ(ρ≤1.936 g/cm3)。然后,通过现场堆积模拟试验,验证了以自流堆积模型试验为基础建立的浆料堆积形态拟合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同时通过对浆料堆积形态的变化规律和骨料颗粒分选性的研究分析,以可视化的角度还原浆料的堆积过程。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对以自流堆积模型实验为基础建立的浆料堆积形态拟合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以自流堆积模型实验为基础建立的浆料堆积形态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快成长,高层构筑物越来越多,对地基的要求也就越变越严格。静压桩是地基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艺,跟别的桩基施工相比,它有很多的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
自然界中,滑坡体上经常因变形产生拉张裂缝,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通过裂缝入渗进入滑坡体对滑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以这种普遍现象为线索,采用室内试验研究土质滑坡裂缝充水对其稳定性产生的定量(或半定量)影响,为滑坡预测预报及其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本项研究首先针对滑坡中的单条裂缝,研究其充水情况下的流线分布特征、入渗量及入渗强度等;然后根据单裂缝水的入渗特征,对具有多条裂缝的滑坡稳定性进行试验与评价。通过
本文建立了偏载工况下滚子与滚道接触的力学模型,利用影响系数法离散处理其基本方程,并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程序求解了两者的接触问题。通过与他人分析及试验研究成果的比较,证
滑坡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从防灾减灾角度,开展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虽然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但其发生的区
目的:探讨基于ROC曲线模型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行腰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周内的感染发生率,将其分成感
多级离心泵作为一种流体机械广泛的应用于流程工业中,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目前多级离心泵运行效率低下,能量损失严重的情况,分析导致运行效率下降
水平井开发对于提高老区剩余油及多种难开采油藏采收率有着显著的效果,合理的部署水平井首先就要对目的油藏进行精细描述。本文以老爷庙油田的水平井开发为背景,以该区的地震资
下二门油田位于泌阳凹陷东部,是河南油田的第二大油田。核三段是下二门油田的主力产油层位。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储层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和地质统计学为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