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变时效对Mg-9Gd-2Nd-0.5Zr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重力铸造法制备Mg-9Gd-2Nd-0.5Zr合金,对其进行固溶处理和(蠕变)时效处理,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包括OM,SEM,TEM,EBSD等)和力学性能测试(维氏硬度,室温拉伸),系统研究了温度、时间、应力大小、应力加载方式等时效参数对合金第二相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明了应力位向效应的形成机理和晶界无析出带(PFZ)的宽化机制,具体结果如下:Mg-9Gd-2Nd-0.5Zr合金经过200℃~275℃传统时效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由镁基体和析出相(β′相和β1相)组成。合金在不同温度时效不同时间,硬度值随时间变化总体趋势均是先增大,达到峰值后急速下降。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达到时效峰值的时间越短,当时效温度为250℃时,时效峰值时间仅为4h,且峰时效合金硬度值与低温时效相比变化不大。275℃时效峰值时间仍然是4h,但是硬度值相比于250℃时效4h的硬度值明显下降。相比200℃和225℃时效,250℃时效对合金中元素扩散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加快第二相析出,缩短了合金达到时效峰值时间,减小了晶界无析出带的宽度,获得大量的纳米级β′相,通过Orowan强化机制来获得了最高强度。275℃时效导致β′相尺寸增大,导致合金强化硬化效果减弱。在单向应力蠕变时效过程中,应力的引入能提高合金中的位错密度,为第二相的析出提供大量的形核点,同时还为第二相的析出提供额外的形核功,从而促进第二相在合金中的析出,缩短合金达到时效峰值的时间,并且引入应力越大,达到峰时效时间越短。当加载的应力达到最大值(100MPa)时,仅通过1h时效处理就能达到时效峰值。单向应力的引入会导致合金中第二相的析出产生择优取向,即出现应力位向效应,不利于合金强度的增加。但是单向应力的引入能导致合金的织构发生演变,促使合金中晶粒的取向向基面转动,并且加载的应力越大,晶粒取向越偏向于基面方向,这有利于合金塑性的提升,当应力为100MPa时,合金获得最高的伸长率(9.5%),为传统时效的2倍。循环应力蠕变时效时,循环应力的引入能够避免产生由单向应力产生的应力位向效应,影响合金析出行为,使沉淀相分布更有利于阻碍位错运动,且合金经过循环应力蠕变时效可在较短时间达到峰值时效的效果,获得尺寸细小数量较多的沉淀相,还能减小晶界无析出带宽度,故循环应力蠕变时效后合金比相同温度和相同时间传统时效后合金的强度大幅提高,比单向拉伸应力蠕变时效达到峰值的合金强度均有增长,比相同温度下传统时效达到峰值(时效时间较长)合金的强度也有小幅提高,在250℃×c75MPa×2h条件下蠕变时效后获得最大值326.3MPa。应力的加载方式对合金中晶界无析出带的宽化具有较大影响。相同时间内,合金中晶界无析出带的宽度顺序:传统时效<循环应力蠕变时效<单向应力蠕变时效。这主要是由于拉应力能够加速合金中原子的扩散,使原子由平行于拉伸轴方向向垂直于拉伸轴方向扩散,导致垂直于拉伸轴的晶界上析出大量的第二相。大量第二相的形成消耗了晶界附近的溶质原子,使溶质原子在晶界附近贫瘠,导致晶界处形成的PFZ越宽。
其他文献
从国家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到本世纪中叶,煤炭的需求量还占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50%以上,随着煤矿往绿色环保化、智能化、机械化、大型化和集约化发展,对煤尘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已经构建了140多种煤的分子结构,而关于无烟煤的分子结构模型仅有10多种,且我国南部地区的无烟煤煤尘分子结构模型还没进行构建。贵州毕节和福建龙岩地区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该地区无烟煤质地较硬,产生的
高熵合金由于成分和组织的多样性使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低温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良好的耐腐蚀性等。对于单相面心立方结构的高熵合金,虽然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塑性变形能力,但强度较低。目前所研究的面心立方(FCC)结构的高熵合金中通常含有价格昂贵的过渡族金属元素,这也限制了高熵合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了降低面心立方结构高熵合金的生产成本,需要合理地设计合金的成分。为了提高熵合金的力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越的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烟气脱硫、垃圾焚烧、海水淡化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对于Mo含量达6~7%的高钼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某些情况下可与具有极佳耐蚀性的C276等铁镍基合金以及钛合金相媲美。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析出强化是最有效的一种强化方式,通过弥散分布的析出相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目前,围绕合金元素尤其Mo在Nb C/fcc
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可以提高材料的太阳能选择吸收性能,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为同时提高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选择吸收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推广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应用,本课题从结构设计入手,通过制备红外反射层和隔离层(Barrier Layer,BL),得到性能良好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通过对涂层选择吸收机理研究,得到一般规律,为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本课题根据实验室前期研究的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而终将枯竭,以及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带来诸多的环境问题,作为替代,氢是一种备受期待的新能源。研究具有优秀的储氢性能的储氢合金具有重要意义。高熵合金理论分析上是非常适合储氢的材料,具有使结构简化、有高熵效应等独特的特点。而镁又是一种廉价而又丰富的元素,具有很高的理论储氢量。本文通过高能球磨制备高熵合金,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测试来确定球磨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等。微观颗粒
煤层回采过程中产生的采动卸压瓦斯涌向工作面,严重影响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瓦斯抽采不仅能有效防止煤矿井下瓦斯灾害的发生,还能变废为宝,缓解因瓦斯排空造成的温室效应并增加煤层气清洁能源的应用。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物理试验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动区卸压瓦斯覆岩裂隙优势通道演化规律,并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采动井井位层位的最佳布置方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研究采动过程中覆岩
Mg-Gd-Nd系合金具有良好的固溶强化效果,同时具有很好的时效硬化响应,而在RE元素中加入定量的Zn元素(RE/Zn>1(at))可以形成具有强韧性的(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 structure)LPSO结构相,这是提高合金强韧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LPSO相的形成会消耗RE元素,过量的LPSO相反而会致使合金力学性能下降,同时Zn元素加入会降低RE元素在Mg中的溶
高熵合金作为新世纪最具潜力的合金材料,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兴趣,目前高熵合金的研究发展极为迅速,研究成果相继涌现,已经开发出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熵合金。然而在这些高性能高熵合金中大部分都含有昂贵的合金元素Co、V等,极大限制了工业生产大规模使用,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铁基高熵合金,以满足对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通过相图模拟、热力学参数及层错能计算开发出一种不含Co的亚稳型铁基高熵合
当今社会对煤的需求量依然巨大,煤矿企业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井下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加,对煤矿安全的投入也相应增加许多,煤矿瓦斯爆炸、透水等事故发生率降低,却忽视了煤矿粉尘对煤矿生产和矿工身体健康的危害。煤矿粉尘也是井下的主要灾害之一,粉尘达到一定条件就会引起爆炸,煤矿企业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而对尘肺病的防治少之又少,造成大量矿工患上尘肺病,受病痛持续折磨,尤其是在综掘巷道中致病性更高。工作时的
传统气体压缩制冷技术采用的工作介质为各种卤代烃类制冷剂,其泄漏会严重破坏环境,且现在该技术的制冷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因此,开发更高效、环保的制冷技术显得十分紧迫。固态制冷是基于固态介质在外场作用下的弹热、磁热、电热效应进行工作的新型制冷技术。弹热制冷因其热效应显著且实现条件简单而受到广泛的关注。Mn-Ni-X(Sn、In、Ga)形状记忆合金在相变温度附近存在弹热效应、磁热效应、形状记忆效应等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