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信息基础环境已经逐渐取代了印刷型文献为主的传统信息基础环境,而成为了主导型信息基础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情报学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情报学的应用模式研究是情报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网络环境下情报学应用模式的研究对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理论和实践工作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文献调查法、比较法和科学抽象法,对应用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指出:在宏观上要建设一般情报学或称普通情报学,在中观上要明确情报学在信息科学群中的学科定位,从情报概念入手,指出情报是“IKI”的交融与合配,中观上情报学的研究要从Information工作,Knowledge工作和Intelligence工作三方面展开。在微观上,情报学要深化“质”和“量”的研究,即要加强情报研究工作和知识单元计量工作。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传统情报学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情报学中的交流学派、决策学派、技术学派、知识吸收学派在网络环境下理论的适用性问题。其后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从情报学史的角度对数字图书馆中技术的作用,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以及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卢泰宏的STU规范在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的研究中仍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以STU规范作为体系框架进行情报学应用模式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文章的后几部分,分别对网络环境下S规范、T规范和U规范进行了研究。对网络环境下情报学S规范研究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的研究.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的定义和特点,指出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的本质就是对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架构的动态性揭示以达到知识的有序化和序变,而无论知识是以何种形态(显性或隐性)存在的。以知识层次和知识形态属性为二维标准,将知识划分为公共知识,专有知识,个人文档知识,集体隐性知识,个人隐性知识和常识,继而对网络环境下各类知识的组织方法进行了研究。(2) .网络信息计量学和网络影响因素的研究. 介绍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重点研究了网络影响因素。认为超文本链接机制与引文机制的相似性是引入网络影响因素概念的基础,对网络影响因素的概念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网络影响因素中存在的原始数据收集问题、链接动机问题、链接行为模式差异问题、网络链接权重问题和不同类型的比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对网络环境下情报学T规范的研究主要是以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模式为例,从栈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指出米哈依诺夫的传统科学信息交流模式己无法完全指导现今的网络交流实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交流过程的划分标准是依据信息交流的载体一一科学文献进行的,而载体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必须寻求新的交流理论来解释网络信息交流现象。从栈理论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网络环境下零栈交流模式、组织栈交流模式和个人栈交流模式,继而对每种模式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网络环境下情报学U规范的研究中,指出信息查寻行为已成为U规范乃至于情报学的研究核心。以企业经理人的信息查寻行为一一环境扫描为例进行了综合分析,首先介绍了环境扫描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其次分析了其与竞争情报、商业智能的区别和联系。认为环境扫描本质上是一种商业领域的信息查寻行为,从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的角度对环境扫描的信息焦点、信息源的选择和利用、扫描的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企业经理人环境扫描关注的信J自、焦点主要为任务环境是由于职业信息查寻行为的问题解决导向的缘故。利用扩展后的莫尔斯定律对企业经理人环境扫描中信息、源的选择标准进行了解释。以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导向对环境扫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环境扫描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 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的STU规范呈现出交叉互补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在信息、构建的研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本文以信息构建研究作为STU规范的综合研究平台,对信息构建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首先介绍了它的起源和发展。由于前网络时代信息基础环境的原因,使信息构建的应用范围局限于二维平面文献中,无法发挥出潜在优势,而网络的出现则为其提供了发展契机。以“信息建筑”为案例性的平台,对信息、构建的研究内容,即组织,标识,导航,搜索四大系统的建设作了介绍,指出信息构建具有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重视可用性和用户体验,强调信启、可视化,注重信息生态的思想以及可评价等特点。并就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