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全面研究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宏观的研究视角,寻求二者间的在发展背景、社会问题、保障机制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可比性与突破点,通过对比分析,在香港公屋多年探索实践的“先行”经验基础上,对“后行”的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乃至整个内地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体系提出合理建议。本文对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对比研究主要就保障机制和规划设计两个层面展开。在研究过程中又分别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化与深入,并最终总结出香港公屋对北京市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启示。具体而言,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立论依据。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可比性分析(发展背景与社会问题、保障机制、规划设计)、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就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及阐述。根据时间脉络,对二者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梳理。第三章,着重就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机制层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从管理机构与法律法规、融资制度与土地供应制度、配租制度、后期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对比分析。第四章,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着重就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层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从宏观层面(选址、混合居住)、中观层面(规划布局、外部环境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微观层面(建筑设计的集约化、标准化、适应性、绿色设计与绿色建造)等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层次鲜明的对比研究。第五章,通过前面几章的研究和对比,总结出在保障机制和规划设计两个方面,香港公屋对北京市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启示。总之,本文是在充分总结前人对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宏观合理的对比框架,创造性的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的初步成果。对北京市、乃至整个内地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改进与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