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色彩分析的日译汉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我们通过说话,书写语句、文章来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而这些构成说话、语句、文章语言形式的基本单位就是词。也就是说,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连接从而构成了短语、句子和文章。而且在语言的表达中,词作为语言的单位担当了表达意义最主要的角色。然而,词不仅具有概念意义,在应用过程中还会形成非概念意义,而语义色彩即属于词的非概念意义范畴。本文以词义色彩为着眼点,就其在日译汉过程中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英国翻译学者杰里米?芒迪谈到笔译翻译的过程时指出,“翻译就是译者将用一种语言(即原语或简称SL)书写的书面文本转变成用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即目的语或简称TL)写成的书面文本(即译文或简称TT)”。然而,机械又单一的将一个词转关成另外一种不同语言的相对词不是翻译。翻译的过程中一定将要把原语所蕴含的感情、思想之类的信息进行再现。如前所述,一个词所包含的不仅是它的概念意义,还有非概念意义,换言之,语言(词)承载着感情、思想等信息。非概念意义就是因语言表达中的上下文关系、包括社会与文化等因素的背景关系等附加在词语上的意义。非概念意义是指语言表达中因上下文关系、情景(包含社会、文化背景)关系,乃至联想等而附加在词语上的意义。例如,日语中的“貧乏”和“貧しい”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他们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的非概念意义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语体上分别属于“书面语”和“口头语”、在词源上分别属于“汉语词”和“和语词”、在语感上具有褒义和贬义的色彩。语体是指文章的风格、形式。可以说在语言表达上,书面语和口语的语体色彩取决于某一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不同的。“口头语”是日常生活会话所运用的语言,而“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时所使用到的语言。在职场中经常会有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的情况。词源的色彩也造成了两国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它有概念意义和非概念意义的不同。词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其语义会有扩大、缩小、转移的变化,与此同时其非概念意义也会有相应变化。在语感色彩这个问题上,词语通常会包含褒义和贬义。在翻译的过程中,所有这些情况下都要运用“形式等值”和“动态等值”的原理做到对等翻译。因而,不仅要忠实于原语的概念意义,还有必要在翻译时选择与起点语对等的目的语进行翻译,做到忠实原文的非概念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原文选自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尼尔·艾亚尔(Nir Eyal)和产品搜索网站(Product Hunt)创始人瑞安·胡佛(Ryan Hoover)所著的《上瘾:如何打造习惯形成
本文为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此次翻译项目的翻译原文选自《殖民美国指南》(A Companion to Colonial America,下文仅保留中文),作者是有名的历史专家丹尼尔·维克斯(Daniel Vic
藏族格言诗是中国少数民族——藏族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格言诗兼有诗歌和格言的双重元素和特点。形式上,格言诗是四行一段的民歌体,前两句比喻,后两句指实;内容上通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农学概论》是农业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新的形势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主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将跨文化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列入其中,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