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叶黄酮对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的影响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的影响。通过测定脑缺血耐受模型动物血浆中内皮素(ET)、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栓调节蛋白(TM)、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以及大脑皮层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烷素B2(TXB2)含量和大脑内皮粘附分子-I(ICAM-1)表达,并观察相关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从而探讨缺血预处理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作用及柿叶黄酮对脑缺血疾病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  方法:采用两次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方法造小鼠缺血耐受模型。第一次手术后给银杏叶提取物片,柿叶黄酮高、中、低剂量药物处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与预处理模型组同时给予灌服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天,第5天禁食12h给药后1h,阻断双侧静总动脉血流30min。、第二次手术后24h,测定小鼠血浆中t-PA、PAI-1含量,检测小鼠大脑皮层6-Keto-PGF1α、TXB2含量,光镜下观察动物模型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采用先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再用稍加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第一次手术后给银杏叶提取物片,柿叶黄酮高、中、低剂量药物处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与预处理模型组同时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天,第5天禁食12h给药后1h,线栓法阻断大鼠脑组织中总动脉血流2h后恢复灌流。于最后一次手术后24小时测定大鼠血浆中ET、TM、vWF含量及脑组织ICAM-1表达,光镜下观察动物模型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脑缺血耐受小鼠、大鼠模型均制作成功。缺血再灌注组及预处理模型组动物血浆t-PA、大脑皮层TXB2含量显著降低,血浆PAI-1、ET、TM、vWF含量及大脑皮层6-Keto-PGF1α含量显著增加,且脑组织ICAM-1阳性表达明显;与预处理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动物动物血浆t-PA、大脑皮层TXB2含量有明显降低,血浆PAI-1、ET、TM、vWF含量及大脑皮层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加,脑组织中ICAM-1阳性表达较预处理模型组相比更为明显。  柿叶黄酮能明显提高模型动物血浆中t-PA含量和大脑皮层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浆中PAI-1、ET、TM、vWF含量及大脑皮层TXB2含量,并能抑制脑组织ICAM-1的表达,改善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的病变情况  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够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是缺血再灌注损伤较有力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柿叶黄酮能够很好的增强脑保护作用,促进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对脑缺血炎症及内皮血管的损伤,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为增加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可视化,可利用简单器具自制一款"多功能光合作用实验箱"。该实验箱可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现作为常用中药收载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本研究以白芷药材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不同产地、不
背景和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相对安全,手术相关并发症在近年来已有很大幅度的降低,但是心肌梗死(PMI)、主要不
目前国内生产妥布霉素大多是采用产生氨甲酰妥布霉素的黑暗链霉菌发酵来获得含氨甲酰妥布霉素的发酵液,然后在提取过程中水解氨甲酰妥布霉素的氨甲酰基团来生产妥布霉素。这种工艺存在着提取困难、生产周期长、收率偏低等一系列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依托本实验室的基因工程黑暗链霉菌,对妥布霉素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一条适用于此基因工程菌发酵产物的技术路线。为评估纯化中间体的分离效果,本研究建立了针对中间
目的:研究EGCG对大鼠正常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 EGCG对大鼠在体正常及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正常大鼠随机分为NS组和EGCG(12.5ug,25ug,50ug,100ug)处理组,通过脑室内给药,采用在体场电位记录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群峰电位(PS)幅度的变化;大鼠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EG
目的:探讨胞质M-CSF对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常规培养转染M-CSF的MCF-7细胞(命名为MCF-7-M细胞)、转染空载体MCF-7细胞(命名为MCF-7-C细胞)和MCF-7细胞,用W
目的 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由于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少而逐渐成为目前一线抗癫痫药卡马西平的替代药物。奥卡西平为卡马西平10-酮基衍生物,两者
加波沙朵是新一代的具有GABA-Α受体激动活性的氨甲基羟异恶唑的类似物,在失眠的治疗中表现出很好的药效和高耐受性。该药物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丹麦LundBack研究开发的一个新颖的具有抗失眠机理的非苯二氮卓类化合物。目前正由LundBack与Merck联合在加拿大、丹麦进行治疗失眠的Ⅲ期临床试验。目前该药物在国内尚无进行研究。为此,完成加波沙朵的合成和开发其中间体的经济可行的合成路线是相当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