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国纷纷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低碳产品认证作为低碳经济中产品质量的保障体系,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发展。我国低碳产品认证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却没有针对村镇建筑材料市场实际现状的专门认证体系。随着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方针的落实,村镇建筑不断向节能建筑发展,节能建筑材料的研发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但节能不低碳的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加之村镇建材市场混乱无章的现状,村镇建筑节能材料的低碳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认证模式作为认证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认证过程中的成本与认证的有效性。因此,村镇建筑节能材料低碳产品认证模式的选择对我国村镇建筑材料市场健康发展,节能材料普及,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低碳产品认证发展历程的综合分析,结合我国低碳产品认证模式的发展现状,建立了应用于村镇建筑节能材料低碳产品认证模式选择的模型。首先以现有认证过程中常用的八种认证模式为待选模式,按照内容特点分为三组,用专家打分法进行首次模式的选择。运用评价体系将待选认证模式进行评价量化,将决策问题转化为评价问题,量化分数最高且满足合格分数标准者,确定为最终低碳产品认证模式。在现有常用八种认证模式都不能选中的情况下,运用功效系数法对专家打分的数据进行处理,设定下限阈值,建立新的认证模式作为最终选择。在评价的过程中,本文选用了多层次灰色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中的各评价指标进行权值的计算。选择灰色分析法为评价体系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的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低碳产品认证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相关数据造成的灰色分析区域对评价过程带来的困难。灰色分析法可以在充分考虑到分析因素不明确性的基础上减少因人为因素对结果产生的误差。除此以外,为了方便评价模型的计算,编写了应用于MATLAB软件的计算程序作为辅助计算工具。为了验证村镇建筑节能材料低碳产品认证模式选择模型的可行性,在分析了村镇建筑屋面耗能现状的基础上以村镇建筑节能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为例,通过对评价指标收集数据的分析,按照建立的模型对适宜村镇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低碳产品认证的模式进行选择。随后对所选认证模式进行了模拟运行,验证了在对屋面保温材料进行低碳认证的过程中,所选模式比现行认证模式更适宜。通过此例,说明本文中认证模式选择模型的可用性,并在今后低碳认证体系建立中可以起到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