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两种主要细菌性疾病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菱鲆(ScophthaJmus maximus)于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引入国内,之后在我国迅速形成工厂化大规模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接踵而至,特别是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在2005~2007年养殖大菱鲆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大菱鲆主要感染两种主要的细菌性疾病,依照外观症状,将它们称之为源棘性白斑病和凸眼病。这两种疾病发生率高,可造成大菱鲆大量死亡。源棘性白斑病的主要症状是棘刺变浊白,棘刺周围的组织也开始被感染,形成白斑,有的白斑连成一片。病鱼个别的吻部、上下颌软组织充血红肿,也会溃烂变白。主要感染体重在O.25公斤以上的大菱鲆,4个月左右达到感染后期,数天内病症蔓延较快,此时死亡率达到100%,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鱼苗患有此病,这种疾病在国内外属首次发现,未有相关报道。细菌分离得到优势菌株wF-1、WF-2,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它们是源棘性白斑病的病原菌。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原菌导致的感染是全身性的,病鱼的肝、脾、肾、脑以及心脏等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通过染色、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理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证明WF-1为人葡萄球菌,wF-2为假交替单胞菌。患凸眼病的病鱼单眼或双眼凸起,其眼眶周围组织充血、浮肿呈现淡红色,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鱼眼会发生暴裂、出血;病鱼上颌部发生肿大,充血发红;鳃盖区域也往往伴有充血发红现象,严重者会出现多处出血斑;病鱼有腹水现象。病鱼表现为慢性死亡。细菌分离得到优势菌株W-3,经回归感染实验证明是凸眼病的病原菌,通过染色、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证明W-3为铅黄肠球菌。本论文是国内外对人葡萄球菌造成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首次报道。对上述主要致病细菌进行了20余种常见药物的抗生素敏感实验。在此基础上研制的药物已进行了中试临床试验,证明对源棘性白斑病和凸眼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520例,跟踪随访6个月,其中发生破裂出血300例记为出血组,另
<正> 肺部湿罗音(水泡音)的发生原理,传统上认为是气流通过含有稀薄分泌物(如渗液、粘液或脓、血等)的支气管或空洞时,冲击液面而引起的震动音,或通过液柱而发出的水泡破裂音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人对非法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的权力。司法实践中,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存在诸多问题,应注重提升司法人员证据意识,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以维护司法公
"以人立案"是我国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常用的侦查启动模式,在打击职务犯罪、惩治腐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职务犯罪日益隐蔽化、智能化、国际化,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临床疗效,为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血管移植的四肢血管损伤患者89例(
检察机关有权对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是我国宪法和行政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行政违法检察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检察机关通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能源和环保问题愈来愈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土壤源热泵空调为建筑节能和环保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推广和应用此项技术,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经
“先富能人治村”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加强乡镇党委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领导,提高乡镇对村的调控能力;加强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