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十分罕见,多见于Carney三联征,1型神经纤维瘤病和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综合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例多发性胃肠道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十分罕见,多见于Carney三联征,1型神经纤维瘤病和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综合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例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其中,女性11例,男性9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37-80岁)。在20例患者中,16例为散发,4例伴发肿瘤综合征(Carney三联征:2例,1型神经纤维瘤病:2例)。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好发部位依次是胃(10例,50%)、小肠(5例,25%)、胃和小肠同时累及(3例,15%)、直肠(1例,5%)、肠系膜(1例,5%)。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胃肠道出血和腹痛。约80%的肿瘤直径<5cm,57.4%的肿瘤核分裂数<5/50HPFs。在Carney三联征患者中没有检测到KIT或者PDGFRA突变。在9例散发性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不同肿瘤中检测到不同的KIT或PDGFRA突变类型。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66个月(3-183个月),截至2018年9月,4例出现肝和腹腔播散,其中3人死于肿瘤复发。5年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6%和77%。结论: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可作为散发肿瘤出现,或作为特定肿瘤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出现,如Carney三联征,1型神经纤维瘤病和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综合征,由于发病机制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多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总体预后良好,表明肿瘤多发性不一定预示着更高的恶性程度。
其他文献
因为太赫兹波具有较低的光子能量,且对大部分的非极性材料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对于样品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是太赫兹波导检测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式实验兔模型的建立,研究腰椎融合内固定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影响,探寻椎间盘变化的机制,为腰椎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手术方式的完善提供一定
在现代工业过程中,软测量传感器对于实现及时有效的过程控制、优化和监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实际工业过程的日渐复杂,数据驱动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量化是视频编码器的关键模块,直接决定编码器的失真和码率。HEVC等视频编码标准支持众多帧内帧间编码模式,是新一代标准取得较高编码性能的关键。率失真优化是实现高性能模式
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利用太阳能被认为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太阳能电站在太空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通过微波发射天线以微波的形式将能量传输到地面。微波发射天
关于“V断”这一类动补结构的性质,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注重了对这一结构本身的研究,比如孤立地从词汇化、语法化等角度去进行历时溯源,而没有注意到词法与句法的互动关系,离开具体语境去讨论词语,很难把握词语的演变。文章运用广义及物性理论与功能主义原型性理论,结合具体的语料从一个动态的角度对现代汉语“V断”这一类不及物致使式的及物性与施受关系进行了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学界对“V断”类
注意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作为注意领域的新发现深受研究者们的热爱。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都是从空间维度对价值驱动注意捕获议题进行探讨。空间维度只是注意选择研究的一个视角。基于此,本研究借助前人的研究工具,从注意选择研究的另一个视角——时间维度视角,对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研究通过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SVP)探讨强化敏感性对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影响及发展特点
液滴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化学、材料合成、能源化工等诸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尽管该技术设备结构简单,但其微尺度下的多元多相流动问题却极为复杂。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聚焦于液
Stokes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是反映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流动基本力学规律的方程,在计算流体力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而对于环境学和医学等领域中的某些流动现象,例如油在沙
光纤通讯的诞生和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随着技术的发展,光纤放大器的出现降低了光信号在光纤传输中的损耗,扩宽了光纤输出带宽,它的出现使光纤通讯的整体水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