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多丽丝·莱辛在西方世界都是一个颇富争议性的作家。而她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让人联想到她一贯的对于广大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所持的激烈批评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而她则始终处在性别、种族、文化的尴尬境地。莱辛的创作主要包括小说、政论性游记作品和自传体散文等。限于篇幅和论题,以及作品的研究现状,本篇论文将主要分析作家有关殖民和后殖民时代黑非洲国家发展现状的小说。通过对这些前期代表性作品的分析,试图得出莱辛对于殖民主义统治及前殖民地国家自身问题的看法,同时对于其创作思想及其文化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简述了国内外多丽丝·莱辛研究及译介现状,同时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莱辛的身世背景、创作概况同时对其创作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作品,通过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作品主人公,反映殖民与后殖民时代非洲多种族社会的生活贫困、价值认同混乱及人们普遍感到的没有前途的沮丧、迷惘心情,批评了前殖民宗主国给非洲殖民地国家造成的诸多破坏性影响,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国家的随心所欲和不负责任。作品中的每一座房子、农场都可以既视作他们处境的象征,也可以视作他们那个时代处境的象征。因此,主人公的“房子”情结就有着深刻的心理含义,表现了移民在陌生和异己的土地上对于扎根、独立和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渴望。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前殖民宗主国在非洲的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文化控制,传达出了在多种族杂居的殖民地社会,传统的“非洲性”必然解体的趋势。同时,也为全球化中非洲本土文化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